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3年中医药杏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相关报道

程春松:庐山是中药材选育的“天然基地”

2023年10月19日 16:0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21日电 在秀美的庐山中有着这样的一群人,手持竹杖,指点草木。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程春松博士也是其中一员。与我们理解的常年工作在实验室的博士不同,程春松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他的工作地点常常是广袤的赣鄱大地,他穿梭在崇山峻岭中,从事着中药资源研究工作。

行走在大山中考察

程春松曾先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和澳门科技大学工作学习,一直从事中药资源和鉴定工作。2021年,江西省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中科院庐山植物园,他便来到了庐山,并选择在庐山植物园本部开展工作。

用了一年的时间,程春松从庐山去到武功山,从井冈山去到九连山脉,还在全国采样工作期间走到了河南的嵩山、伏牛山,东北的鸭绿江畔,四川云南的横断山脉等。正是这些实地考察工作,让他对野生中药资源的现状有了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工作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

他入职庐山植物园一年来,就在国际TOP期刊、行业顶级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对接企业成功入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工作,还在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规划建设了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园、药用藤本植物篱架园,为项目实施和大格局迁地植物保育理论研究打下了初步的基础,也是庐山国家植物园建设的重要板块。

程春松认为,要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响应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庐山植物园党委号召,积极推动地方农业企业开始大面积种植中药材,引入中药上市公司参与地方政府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庐山植物园融入“粤港澳”等发达地区的多个国际化学术组织。

从事中医药源头研究

近年来,中医药学各方面的研究很火热,甚至有很多植物学、化学、材料学等和药学学科背景差异很大的研究人员参与进来。

程春松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很多研究人员至今没有意识到,现在没有一个良好的系统化平台开展中药材的源头研究,尤其是开展种质创新和活植物保存、推广研究,好的中药材是整个中医药产业的物质支撑。”

在他看来,20世纪30年代,植物学先贤胡先骕回国作中国首个植物园选址就做出了一个深远的规划,庐山植物园的海拔和经纬度环境是整个中国版图范围内的一个不可多得的、能够提供近500个常用中药材选育的“天然基地”,所谓物华天宝,当聚于此地。

程春松喜欢的一种人生状态,可以用苏轼《定风波》中的诗句描述:“穿林打叶,吟啸徐行”。他说,“‘穿林打叶’是走前人未走之路,‘吟啸徐行’是乐在其中和坚定前行。”

(郭思远 黄礼)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