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亚残会·我在现场
志愿者:镌刻亚残运会志愿服务的暖心注脚
人民政协网10月24日电(记者 赵莹莹)10月22日,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亚残运会开幕式上,“金桂之花”再次绽放,向每一位运动员传递“逐梦折桂”的美好祝愿。
在体育场中层看台的一处信息亭,璀璨的灯光不时照亮着魏琨的身影。身为一名志愿者,他的目光并未追随那些精彩的场景,而是时刻留意着哪里有人需要帮助。
图为亚运会、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出征仪式。亚组委供图
相比1个月前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魏琨这次的志愿服务岗位更加接近主火炬塔,深感“压力比较大”,但诚挚热情的心一如从前。
“在亚运会开幕式上做志愿者时,看台上一位观众告诉我,他曾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无偿帮助。那时,‘志愿者’这三个字还不多见,但为民服务的情怀却一代代传承至今。”魏琨对记者说。
魏琨非常热爱运动,乒乓球是他最为擅长的体育项目。患有肢体(腿部)四级残疾的他,曾在2018年第十届杭州市残疾人运动会上荣获乒乓球团体银牌。
“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我从一名运动员成为了志愿者,有机会再次回到自己热爱的赛场上。”魏琨说,他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到社区参与夜间巡查、照顾独居老人等志愿服务。拥有2022年杭州市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志愿者经验的他,在得知亚残运会志愿者招募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最终如愿。
开幕式上,志愿者的工作很琐碎,诸如座椅位置在哪里、卫生间怎么过去、地铁口如何更快到达……这份需要经常和观众耐心交流的工作,魏琨总是面带微笑,乐此不疲,并时刻注意对每一处助残细节的把控。
“做亚残运会志愿者,不仅要以‘平等、参与、共享’的助残原则正确看待残障人士,更要留意细节,比如服务视障者时站在哪一边、轮椅的操作方法与推行技巧,这些不仅是赛前培训的知识,更要在日常服务中内化于心。”魏琨坦言,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对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检验与考量。
以“无碍”助“有爱”,志愿服务是重要一环。记者从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组委会了解到,本届亚残运会共有赛会志愿者1.2万名,其中有18名残疾人赛会志愿者,由运动员、退伍军人、一线铁路职工、青年创业者和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等组成,他们用温暖的笑容、细致的服务和默默坚守,镌刻着亚残运会的暖心注脚,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熠熠闪光。
曾参加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2018年雅加达亚残运会田径比赛的朱檑,此次也以赛会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杭州亚残运会,希望发挥运动员熟悉赛事项目的优势,更好地提供公共引导服务。在他看来,无论以什么身份参与到亚残运会之中,都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我们要不断提升助残服务水平,让残疾人朋友体会到杭州温度”。
从精彩赛场到美丽城市,处处都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亚残运会期间,6支城市侧残疾人志愿服务队伍也将提供手语翻译、信息咨询等服务。此外,220个杭州市级亚运文明驿站、314个区(县)级亚运文明驿站、34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串珠成链,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一道靓丽风景。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