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辽宁
与马叙伦孙女马今同访民主人士“北上”足迹
——“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辽宁宾馆、中国医科大学南门礼堂
人民政协网沈阳11月20日电(记者 王金晶 王亦凡 谢阿愁 王晶 宋宝刚 袁世鼎 汪凯 贾冬)11月19日下午,“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媒体记者团走进辽宁省沈阳市。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团结报及辽宁省属主要媒体的20余位记者,与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创始人马叙伦的孙女,沈阳市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马今一同走进辽宁宾馆、中国医科大学南门礼堂,探访民主人士的“北上”足迹。
据介绍,辽宁宾馆建成于1929年,日伪时期称为大和旅馆,日本投降后更名为沈阳铁路宾馆。沈阳解放后,这里成为东北行政委员交际处所在地。1948年12月至1949年2月,从香港北上东北解放区筹备新政协的三十余位民主人士曾入住沈阳铁路宾馆,在这里多次举行时事报告会、座谈会,还举办过联欢晚会和茶话会。标志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我们对时局的意见》也是在这里酝酿起草。1954年,这座宾馆更名为辽宁宾馆。
在马今的带领下,媒体记者团参观了为民主人士举办联欢晚会的宴会厅、民主人士下榻过的房间,观看了由鲁迅之子周海婴拍摄的民主人士入住期间活动的照片等,深入了解民主人士在辽宁宾馆的活动和相关历史事件。
随后,媒体记者团又来到中国医科大学南门礼堂参观。据介绍,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医科院校,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40年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后,中国医科大学进驻沈阳。
“这里也曾留下北上民主人士的足迹。”马今说,1949年2月21日,在民主人士即将动身前往北平前夕,学医出身的郭沫若应邀来到中国医科大学,为学生们作了一场题为“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报告,并为中国医科大学题写校牌。
在座谈交流环节,记者围绕马叙伦等民主人士北上的经历、民主人士在沈阳开展的重要政治活动、作为民主人士的后人如何继续为推进多党合作事业作贡献等内容与马今进行了互动交流。马今表示,民主人士“北上”不仅仅是一段旅程,更是对光明的选择、对道路的选择。系统深入地挖掘这段历史,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对于思考民主党派在国家未来发展和建设大计中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作为后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北上’民主人士宝贵的献身精神和家国情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推进多党合作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马今表示。
“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由人民政协报社指导,人民政协网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编辑: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