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同心筑梦·港澳台侨委员履职故事
以高质量政协提案凝聚新时代两岸融合发展共识
骆沙鸣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协一级巡视员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提案表彰会上,我提交的《关于促进两岸社会融合的提案》获得了优秀提案奖,这是对政协委员提案工作双向发力的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政协委员“政协提案不在多而在精,提案要更加注重质量,反映 情况要准确,分析问题要深入,提出建议要具体”。遵循问题导向和提案质量导向,我践行质量提案和无调研不提案的理念,在撰写提案中突出台盟界别优势、专业优势。围绕对台工作深入台胞台企台生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提案促进问题解决。
无调研不提案 先调研后提案
为了更好积极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我提交了《构建两岸区域经 济命运共同体促进两岸一家亲》等提案。为了做好提案,我坚持通过调查研究确定政协提案选题和发现问题、分析症结、提出建议。我通过组织华大台生举办“我们一样 YOUNG”的研学活动并采访他们,了解其所盼。通过走访和问需问计于在闽高校台湾老师,了解其所虑;通过联系在泉台商台企交流互动, 了解其所忧;通过多争取机会参加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调研组在广东、福 建、安徽、江西等地调研,了解如何“做好台湾青少年工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等热点议题,通过政协提案为两岸同胞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2021年5月,由台盟中央台情与两岸关系研究委员会、泉州市政协等联合主办的“我们一样 YOUNG‘桑梓同心’台生闽南文化研习营”在泉州开营,骆沙鸣出席开营仪式
我遵循提案选题要准,以能力导向写我所能,以需求导向写党政所需,以 解忧导向写民所虑,以问题导向写社会民生所短,以实效导向写能为所用 ;坚持无调研不提案、先调研后提案,调研是提案工作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在调研中提升了走基层的脚力、看问题的眼力、察民情的听力,感受广开言路、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广求良策、广谋善举的调研过程,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提案。
我认为一份有价值、高质量、有影响、可操作的政协提案,就是协以同行、商以成事的提案,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提案。撰写对台工作提案要有更强烈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价值定力。我认为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中共二十大精神,认真解读党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和理论创新,还要读历史、熟台情、多倾听、换位思,这对提高提案质量和协商办理水平十分必要。要将撰写高质量提案上升到体现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和专门协商机构上来,更好地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效能。该提案就是通过深入所联系的台商台胞调研后,代表台盟所联系的台胞发声撰写的提案,从而更好地体现在促进祖国统一中的一线作为,体现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决策咨询的一线作为,体现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协商民主平台建设方面的一线成果。
学以致用勤履职 反“独”促统彰作为
学习是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之一,只有认真学习深入调研才能提出好提案,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作为台盟中央台情与两岸关系研究委员会主任,我多次返台交流,对台胞所需所盼所虑和两岸关系的轨迹走向有更多了解和研究,结合经常走访台胞台企、调研台生台师,从换位思维的独特视角审视现阶段两岸政策落差及研究融合发展的热点难点,通过政协提案讲好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故事。例如我提交的《关于建议2022年隆重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的提案》,通过提案 办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求得海峡两岸网上网下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2020年底在《中国网》中国世界观栏目上发表《唤醒两岸共同记忆 开始思考统一后台湾治理问题》,文章发布后在微博等平台推广,微博话题阅读量就达到 480.3 万次,据不完全统计,此篇文章阅读量超 500 万次,为反“独”促统、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作贡献!
2019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在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委员通道”接受中外媒体记者的集体采访
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我曾荣幸现场聆听了多位国家领导人看望民革、台盟、台联界别委员并与委员共商国是时的讲话,学深悟透、学以致用,从而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提高了深刻理解党中央对台大政方针水平和台海形势研判应对能力,积蓄新知新觉之功。我曾经在全国政协全会上做《两岸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符号》的大会口头发言,还参加全国政协“委员通道”“全国政协双周远程协商”“以《新时代政协委员要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积极作为》为题参加全国政协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活动”等三种履职新平台,在新时代讲好政协提案故事、讲好两岸融合发展故事。
骆沙鸣为参加“快步氨基酸”杯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星选拔赛获奖选手颁奖
15 年间曾有 19 件政协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这些都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我还先后报送数百件涉台的社情民意信息。在调研和提案办理过程中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斗争精神,又要有理性平和心态和充分的耐心、信心、决心去创新性做好台湾民心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培育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培根铸魂。如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可以推动和参与办好线上线下的海峡论坛系列活动,继续做好两岸河洛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的研究传承发展工作,还可以网络文学、数字博物馆、数字中华书院、两岸中华诗词大赛、两岸闽南语青歌赛等形式入台交流,提高话语导向度、传播力、渗透力、共鸣力、亲和力。促进同胞心灵契合,通过搭建平台和载体,让更多台湾青年和台商融入探索闽台融合发展新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战略之中,推动惠台利民政策红利转化为台胞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我认为,以提案形式破解“两制”台湾方案的政治壁垒、文化壁垒、民心壁垒是个好途径,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持续推动更多惠台政策出台,以“通、惠、情”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让台胞有感、民心思归,这有利于消除台湾民众对统一前景的疑虑和焦虑,促进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
作为政协委员要不断增进政协提案文化自信自觉自强,要自觉地以为民情怀、以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实事求是和可行建议为桨驶向切口小、靶向准、建议实、可转化的高质量提案的彼岸;政协委员应以政协提案形式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作为台盟界别委员要继续资政建言促进对台政策精准性、实效性,要真正使两岸同胞认识到国家对台工作大政方针没有变,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没有变,两岸同胞“大一统”的文化基因没有变、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规律没有变。
让我们共同以更加定型、更加成熟的人民政协制度优势汇聚起强大的促进统一澎湃伟力的正能量,让我们继续为两岸融合发展鼓与呼,为促进统一思与行!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