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同心筑梦·港澳台侨委员履职故事
一片丹心为报国
王惠贞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我与政协结缘,算起来快20年了。2003年,我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 2010年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2018年担任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20年来,我始终牢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提醒自己要把履职尽责写在脚下、写在路上、写在为群众做实事上,用心服务香港、奉献国家。
回顾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的履职经历,我深感这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十分充实的五年。从国家来看,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复杂局面,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香港来看,2019年发生“修例风波”,出现回归以来最严峻的局面。中央审时度势,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 落实“爱国者治港”,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开启由治及兴新篇章。在此过程中,我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始终不忘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情怀责任,全心全意投入国家发展和“一国两制”事业。
全力参与脱贫攻坚让我成就感满满
见证四川南江县脱贫是让我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2018年,为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我同几位港区委员联名提交了《发挥香港各界人士在国家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提案,该提案成为当年重点提案之一。我与几位同好成立了“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该会是在全国打响扶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香港首个投身内地扶贫最前线的民间组织,各界人士一呼百应,筹款约1亿港元。
我们选择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作为第一个扶贫点,签订了7个公益项目,包括:黄羊产业扶贫基金、关爱留守儿童“童伴计划”、白内障 / 青光眼复明计划、乡村医生培训等。成员们多次奔赴南江考察当地经济特色,定点扶贫。比如,当地盛产优质黄羊,但信息不畅,销售不广。我们通过香港的宣传推广和销售管道,使黄羊走出大山、走向国际。在2019年10月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 南江黄羊产业扶贫项目入选联合国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奖,“借羊还羊”的脱贫攻坚模式得到了国际赞誉;教育扶贫方面,建成“童伴之家”50个,招聘 50名“童伴妈妈”为逾1600名留守儿童送温暖,救助贫困学生500余人,改善72所村小办学条件;卫生扶贫方面,开展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首期有90名乡村医生接受培训。
2019年6月15日,“香港青年上海实习计划2019 ”正式启动,时任九龙社团联会理事长王惠贞牵头多方企业机构,连续第九个年头开展大学生实习计划。该计划让香港青年有机会进入祖国内地工作与生活,开阔眼界,亲身体会内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021年2月2日,王惠贞(右)到访西九龙警察总部,再次慰问警队
在香港各界帮扶下,南江县于2019年4月完成了45个村、 1.95万人的脱贫任务,正式宣布脱贫“摘帽”。我们马不停蹄,又将扶贫计划推进到贵州等地贫困山区,为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香港力量。
政协培养了我“国之大者”的眼界胸怀
五年来,我积极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各种会议、调研、考察等活动,努力履行好委员责任。2022年5月,我参加了十三届全国政协第62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进一步提升爱国爱港爱澳力量能力建设”主题,结合多年从事香港地区社团工作体会,提出了改革基层治理结构、优化政府资源分配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与基层社团交流机制、加强国家安全及国民教育推广等建议。6月, 我随同汪洋主席赴青海进行考察调研,并作为7 名委员之一,就“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主题,在重点提案督办协商会上发言。结合香港古 迹“保育活化”模式,提出要注重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实用性、共享性、 包容性和参与性,并发挥“以史资政”功效等建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发言做了摘播。7月,我应邀到广州市天河区委统战部,就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作宣讲报告。8月,我作为副团长,参加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赴江苏考察团,围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主题开展调研并作交流发言。
我深深体会到,如果说养育我的家族是血脉亲情之家,公司是“事业之 家”,那么政协就是我的“政治之家”——政协培养了我“国之大者”的眼界胸怀。通过政协这个平台,我亲身感受到国家发展进步,也历练出了从国家治理角度看待香港治理和“一国两制”实践的视野高度。我提出的不少提案和建议,得到了全国政协领导及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肯定,有的已经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的实际举措。
多项公职助我发挥双重积极作用
作为港区委员,我积极投身香港社会政治事务,发挥“双重积极作用”。我身兼多项公职,连续四届担任九龙社团联会理事长,2021年担任会长。刚接手时,会员不到10万人,现已发展到33万人, 210个地区属会。居民在生活中或者在内地遇到困难,都可通过我们的地区办事处寻求帮助。我推动“青年跃动——大学生内地实习计划”,每年帮助一批香港年轻人到内地实习交流。十余年来共有3150名香港青年参与,已成品牌项目。不少人加入内地企业, 成就个人事业,投身国家建设。我还与特区政府合作举办青年创业计划,第 一期挑选12个团队提供资助,四年来大部分初创企业取得成功,有些还到内地发展。
我也担任香港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多次举办高峰论坛、组团外访,邀请海内外政商学界精英,探讨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机遇。我身体力行,利用家族在内地的项目,吸引“一带一路”国家来中国设立商贸机构,目前有25个国家在我国内地项目设立商贸馆。
2021年10月16日,“创业展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启动,王惠贞鼓励香港青年投身大湾区创新创业,并在资助计划下为青年团队提供创业资金、师友辅导、专业咨询、内地双创基地配对等全方位服务
在香港重大政治斗争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我始终站稳爱国爱港立场,关键时靠得住、站得出、敢发声,旗帜鲜明支持中央重大决策部署。2014年非法“占中”期间,我牵头发起“爱心妈妈”行动,同30多名母亲到金钟,与在场青年倾谈,劝吁他们尽快撤离。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我带领社团公开声明谴责暴行,支持慰问警队,组织义工清除路障。中央作出香港国安立法、完善选举制度等重大决策,我第一时间接受媒体采访、公开发表文章表达支持。 并上街摆街站、落区听意见,向市民宣介中央精神。每年全国“两会”后,我 都要到社团、企业和学校宣讲两会精神。新冠疫情暴发之初,我自费从海外购买防护物资支持武汉,并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全港社区抗疫连线”,在全港十八区开展抗疫行动。
我还在媒体开设“惠言真语”专栏,配合落实中央对港方针政策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发挥正能量。迄今发表文章70余篇,多篇被《人民政协报》转载,还接受《中国政协》杂志等媒体采访。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一国两 制”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新时期港澳委员发挥“双重积极作用”提供了指引。 “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作为港区政协委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始终牢记“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以这份政协缘,践行服务香港、报效国家的家国情。
编辑:贾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