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同心筑梦·港澳台侨委员履职故事
紧扣创新脉动 奋楫复兴征程
张泽熙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浙江省原主委,全国台联副会长
能够成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意味着可以参与到一系列事关国计民生重大决策的协商过程,意味着可以在全国两会等多个协商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这无疑是一份莫大的荣耀。如何站在国家层面对国内外重大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如何在社会各界面前展现出港澳台侨委员的新样子,是我长期思考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委员履职的舞台极为宽广,涉及的领域极为丰富,可选的议题极为多元。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指导下,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相继出台,“高质量建言”日益成为各级政协新的工作导向。在这种情况下,只会做“加法”,追求数量,是无法胜任新时代履职需求的。而要做好“减法”,提高质量,则需要准确把握国之所需与己之所能的契合点。
在政协履职工作的切入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就已经锚定了打造创新型省份和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大方向。并且,在如何主动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方面,提出了很多极有预见性的科学论断。特别是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我本人在通信行业工作多年,曾任普天东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深知科技创新对于一家企业积蓄发展后劲,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作用。推而广之,从企业竞争到省域竞争,再到国际竞争,科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都是基础性、决定性的。“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然而,想要在实践中真正“牵牢牛鼻子”“下好先手棋”并不简单。而要在科技创新领域拿出有分量、有说服力的对策建议,也需要久久为功。于是, 我决定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条主线,力求把相关课题做深做透,持续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自2016年起,我就带领课题组跟踪研究R&D经费投入强度与区域内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发明专利授权量、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等系列指标数据间的钩稽关系。最开始,我们以长三角区域的省域为研究对象,从连续多个五年规划期间相关指标数据变化入手,逐步厘清R&D经费投入强度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得出了R&D经费投入强度这一关键指标不仅直接拉动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提升,且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相关性的初步结论。此后,我们又在市域、县域等样本群体上,持续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不同切口入手,反复对这个结论进行验证和完善,力求把问题研究透彻,把建议做精做实。在这一过程中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连续得到三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共计五次批示肯定。2020年,我在历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台盟中央提交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十四五”规划科技发展顶层设计》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台盟中央的肯定。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专题会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四五’规划”主题协商会上,由我代表台盟中央作《优化创新驱动指标设置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口头发言。
2022年3月,张泽熙代表台盟中央作《团结广大台湾同胞 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大会发言
近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国内外各领域的突发状况层出不穷。对于政协委员而言,既需要紧跟动态,及时捕捉一些典型性热点问题,同时,还得善于做“长考”,通过面前纷繁复杂的碎片化信息,梳理出趋势性、战略性的问题,往深处想,往远处谋。
2018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将向中国出口美国的大约500亿美元到600亿美元的高端产品征收25%的特别关税。作为反制措施,我们随后也宣布将向美国出口到中国的部分商品征收15%到25%不等的关税。通过分析中美之间中长期的贸易结构和科技实力对比,我认为这次贸易领域的摩擦只是表象,加征关税也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传统科创强国可能并不甘心坐等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加速追赶,必将采取一切手段迟滞我们的复兴进程。据此,我先后向全国政协报送了《加快提升研发投入强度 早日赢得国际贸易主动权》《提升研发投入强度是实现强国梦的根本保证》等一系列针对性建议。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围绕如何防控疫情蔓延、研制新冠疫苗等问题,很多委员纷纷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我也极为关注疫情的发展变化。虽然在医疗卫生领域我没有太多发言权,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发现疫情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的影响不断加深,并且与此前已经露出苗头的西方国家打压我国高科技企业等围堵动向产生了叠加效应,对我国的产业链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结合此前对于国际战略博弈中科技创新领域的态势研究,我在当年的两会前,向中央提交了《关于提升战略性产业链和区域 经济体“内循环”能力的建议》的信息专报,会议期间又正式提交《关于后疫情时期应注重提升战略性产业链和区域经济体“内循环”能力的提案》。这份提案与中央提出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格局高度契合,经十三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推荐,被评为全国政协2020年度好提案。
张泽熙个人提案获全国政协2020年度好提案
2020年下半年,围绕“十四五”规划的制订,我主动谋划了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调研。当时,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没有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各类技术路线也远未成熟,行业协会和各个厂商对于补能模式的选择还有很多争议。我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在全球高端制造领域实现换道超车的关键所在,并与城市能源结构的重塑息息相关。在先后调研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蔚来等多家新能源企业之后,我形成了《撬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支点 加速形成内生性国际战略竞争优势》《关于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等建言成果,对于积极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系统性重塑、主动抢占技术和标准制高点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建议。
2022年7月11日,张泽熙(左二)带队赴浙江省衢州市“一亩耘心”自然农场,实地了解衢州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搭建浙台农业融合发展平台等方面情况
此外,我曾多次建言政府加强生活服务性机器人产业的规划引导。这既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科学之策,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睿智之举。我们在面对社会结构重塑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系统性问题时,也可以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加以解决。
编辑:贾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