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同心筑梦·港澳台侨委员履职故事
强化责任担当 践行为侨服务使命
徐西鹏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党委书记
刚刚过去的五年,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是十分难忘的五年——我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站在人民政协的平台上为国家发展建言资政、履职尽责。每年进京参会,每程深入调研,每个提案建议,每次凝聚共识……五年来,我始终珍惜这份荣誉,牢记委员使命,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
徐西鹏委员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留影。
第一次参会,总书记来到我们的会场
至今仍十分激动和难忘的是,2018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泛凝聚侨心、侨力、 侨智,团结动员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提出了要求。
我1992年进入华侨大学工作,始终是华侨高等教育事业的一分子,对侨务工作的感情是不言而喻的。没想到我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就在联组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深切体会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侨务工作的重视,深受激励和鼓舞,也坚定了自己履行好侨界委员职责的信心。我借助组织上给予的为侨服务、参政议政新平台,积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
从读书群主到“全国政协委员读书积极分子”
作为全国政协大家庭的新成员,我从“进门”第一天便以虚心、认真的心态开始新的学习。通过学习,帮助我在政协组织中更好地发挥专长、贡献力量。比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政协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我把参加委员读书活动作为增强能力素质、提高履职本领的重要抓手,多次参加网上书院,作主题导读,参加语音领读活动,发表读书心得,并参与省政协读书活动。
2021年,我受邀担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第五期读书群“发挥侨胞作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群主。其间,我组织读书群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线上开展17个专题学习、4次专家辅导,并在防疫工作许可的范围内克服困难组织委员线下读书交流、举办“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与华侨华人”理论研讨会暨读书群学习交流活动。多位委员表示,通过读书群的活动,深化了对华侨华人在百年党史中的作用以及“新时期打好‘侨’牌”的认识。我本人也荣幸地被评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积极分子”。
徐西鹏(左二)参加2022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与驻闽政协委员讨论交流。
做调研者,聚焦港澳台侨热点话题建言献策
“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委员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作为全国政协侨界委员,我结合学校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办学的实际,着眼于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围绕师生、群众和港澳台侨青年关心的热点话题,积极开展调研,提出意见建议。
针对海外华侨与国内联系交往频繁、但护照使用不够便利的情况,我提出了优化华侨身份证件管理、进行试点改革、试行年审制度等建议。针对新生代港澳台海外青年的升学需求,结合内地高校工作实际,我提出了加强海外华裔青年来华留学培养、扶持“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学科建设、做好疫情形势下港澳台侨学生返校复学准备等提案。针对“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申遗成功后如何守护好独特的文化遗产,我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就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和保护文化遗产所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进一步推动鼓浪屿华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联名提案。
近些年来,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增加,海外“中文热”持续升温,“一带一路”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提出了筹建“海上丝绸之路华文教育联盟”、畅通国际中文教师职业发展渠道、加快“丝路海运”建设工作等建议。此外,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教育走出去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的指示精神,并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围绕这一主题作了发言。
我作为住闽全国政协委员,关注两岸关系话题,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责无旁贷。受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委托,我围绕“疫情背景下探索两岸青年融合发展新路面临的调整及建议”开展了自主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疫情下台湾青年实习培训缩减、政策措施不够完善等情况,我提出做好台湾青年实习培训促进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提案,以及支持厦门建设对台综合铁路枢纽的联名提案。围绕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出发挥我省港口企业整合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厦门国际集装箱干线港、调整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指标口径等建议,并作为联名人参与了《关于将厦门翔安机场打造成为国际航空枢纽》等多个提案。 在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我以“借力、发力、助力 :多元驱动企业走向‘一带一路’国家,赋能福建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题汇报相关调研成果和政策建议。
几年来,我参加了全国政协侨界委员赴江西、上海、浙江、福建、甘肃、湖南等地的考察调研活动,以及住闽全国政协委员赴山东的学习调研,考察学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民族地区侨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等工作,对于新时代委员履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何厚铧副主席2020年率领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到华侨大学考察,全国政协调研组2022年来校调研,我结合学校港澳台学生培养、产教融合创新等情况,认真向委员们汇报请教,探讨新时代如何推动华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徐西鹏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接受媒体采访。
做实践者,努力提升侨校办学水平
“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是华侨大学的办学宗旨。如何将委员履职与立足岗位结合起来,是我一直在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这些年,我在参加全国两会返校之后,多次通过辅导报告、座谈会等方式,向境内外师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两会主要精神,介绍自己的履职情况。我也结合自身参会经历,多次和学校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进行交流,推动大家更好地把委员责任与岗位责任有机融合起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就上好思政课作出重要指示,我及时与学校相关学院和部门进行学习并研究提出贯彻落实举措。近几年来,华侨大学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境外生课程体系建设、新编教材、教学创新、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等进行了系列改革,努力上好侨校思政课。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任务。62年来,华侨大学培养了各类人才20多万名,其中有6万多名分布在港澳台和海外各地,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这些年,我除了提交相关提案,还积极向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和海外侨胞学习请教,介绍学校境内外学生的培养情况以及在文化传播、文明互鉴方面的优势和成效,结合世情、国情和海外侨情的变化,探讨中外交流人才培养的新举措新途径。目前,我和同事们正在探索如何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推进实施分类融合培养,促进境内外学生同向融合发展,这项工作也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
我们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时候,注意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通过加强学科专业和人才队伍建设、拓展海外招生和办学、建设特色新型智库、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创新发展、开展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实践、探索港澳台及海外交流合作的新路径、鼓励师生讲好中国故事,在多个方面积极谋划新作为。我也多次接受《人民政协报》等多家中央和省市媒体的采访,分享履职体会,讲述华侨故事,发出“华大声音”。
五年来的履职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既是一份珍贵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届履职路,一生政协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认真总结委员履职经验并运用到“坚持以侨立校为侨服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实践中, 助力加强海外爱国力量建设,促进中外文化文明交流互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选自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编著的《同心筑梦——港澳台侨委员履职故事》
编辑:朱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