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同心筑梦·港澳台侨委员履职故事
奋楫笃行向未来
王金狮
吉林省政协常委,中国侨联常委,第四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吉林省港资企业协会会长,香港博大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
港澳政协委员有着“双重积极作用”,即在内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港澳地区为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挥积极作用。这些年,我有幸参与到人民政协工作之中,深感自豪且责任重大。
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25年前,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从此,香港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开启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走过泥泞,方知大道珍贵 ;经历风雨,更觉阳光美好。香港回归祖国25年不平凡的历程充分证明,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香港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广大香港同胞根本利益。
2018年6月,王金狮在北京参加第四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第五次会议。
深怀爱国爱港之心 助推吉港两地交流
香港作为促进内地与世界各地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桥梁,多年来一直是内地企业拓展业务至国际市场的重要门廊。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内地与香港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其中,作为经济文化具有高度依存度和互补性的香港和吉林两地,其交流合作也日益紧密。
20世纪90年代初,我开始在内地投资发展,先后在福建、上海、湖北和吉林等地投资创业,可以说是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在吉林工作和生活的这十多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吉林这片黑土地所拥有的那份厚重与质朴的浓郁气息。
十多年来,我创办的香港博大东方集团累计在吉林省投资20多亿元,涉及纳米材料、农业、高科技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同时,连续三届担任吉林省政协委员、常委,还兼任中国侨联常委、第四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吉林省港资企业协会会长。
虽然多年来主要在内地创业发展,但我一直深怀爱国爱港之心,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以实际行动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与内地开展互利共赢的交流合作,为香港繁荣稳定、吉港合作发展凝聚正能量。在香港与内地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助推吉港两地繁荣。
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我积极参加政协会议,并且积极调研撰写提案,共提交提案20余件,相关提案得到吉林省政府相关部门的答复和采纳。曾多次在吉林省政协全会期间举行的港澳委员座谈会中,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积极建言资政。还多次围绕 《充分发挥港澳及侨务资源优势助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造福人类,变废为宝,锻造世界级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基地》等内容在政协全会期间作大会发言。
2015年3月,我曾以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的身份列席了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感触很深,学习和收获也很多。
2019年1月,王金狮在吉林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发挥港资企业优势 齐心助力抗击疫情
为积极推进吉港两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2017年,在吉林省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的推动下,在吉林省投资的港资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我牵头创建了吉林省港资企业协会,致力于为吉港两地搭建商务、文化、社交等多方面的交流平台,促进吉港交流领域更加多元化。
为充分发挥协会作用,2017、2018年连续两年,我们积极协办了首届吉港澳经贸文化交流洽谈会、吉港澳暨国际金融合作交流会,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投资合作,让更多的港澳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力量参与吉林省多领域建设,共同开创经贸合作新局面。
2022年3月,凛冬刚过,疫情骤袭,初春的吉林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吉林省港资企业协会积极响应吉林省委、省政府、省民政厅社管局、省工商联等部门发出的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抗疫救灾工作的通知,并积极组织动员协会各企业及个人踊跃参与捐款捐物合计人民币6447万余元,齐心助力抗击疫情。我还带头发起捐赠医用方舱智能服务机器人活动,随着32台价值300万元的方舱智能服务机器人“小吉”在吉林市和长春市方舱医院的投入使用,也开启了吉林省科技抗疫的新篇章。
为尽快遏制疫情蔓延,我还提交了《关于提高干部应急防控能力及全民防疫意识的提案》《关于建立健全永久性应急防疫隔离设施体系的提案》,提出了将防疫纳入全民普及教育,列入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的课程体系,定期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以“实战模拟”的方式全面提升学校和学生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 ;利用现代传播平台和传播手段,进一步增强社会“防疫”正确认知等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相关承办部门的高度重视与迅速回应,相关建议被采纳落实,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政协智慧。
2017年6月,王金狮在吉林省政协十一届十八次常委会会议上,围绕“深入推进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建言资政。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服务吉林振兴发展
众所周知,吉林在工业基础、现代农业、生态资源、科学技术、人才教育等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校拥有很多可转化的科研成果,而且部分科研成果是领先世界的前沿技术。
一个偶然机会,我了解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生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经过长达20年的攻坚克难,成功研发出技术领先世界且性价比优良的PPC生物降解塑料产品,这是一种以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高分子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并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贡献二等奖”。
可以说,这个项目将为解决世界难题白色污染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高分子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经过一年左右土壤填埋,就可以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为此,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而高分子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项目作为“负碳经济”化工材料产业,被列入了吉林省“十四五”规划中的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这对于吉林省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推动吉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支新兴力量。
深耕一片沃土,就要厚爱这片热土。在吉林发展,不仅致力于投资兴业, 在慈善事业上我也不遗余力。2010年,吉林发生特大水灾,我积极响应政协号召,向灾区捐款100万元。同年,出资1000万元成立了博大东方助学慈善基金。多年来,通过吉林省慈善总会,向吉林省孤儿学校、吉林市丰满区、农安县第十中学等资助数百名贫困家庭学生圆梦大学。
吉林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伴随着吉林的发展走过了风风雨雨十几年。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一片大有可为的热土。
本文选自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编著的《同心筑梦——港澳台侨委员履职故事》
编辑:朱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