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同心筑梦·港澳台侨委员履职故事

倾力打造品牌 倾情为侨服务

2024年01月11日 11:1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陈式海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福建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五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一个问题 :如何发挥好福建重点侨乡的优势,如何履行好侨联主体责任,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找到契合点,找准发力点,在新福建建设中展现侨联组织的担当作为。为此,我和同事们对照侨联组织职能调查研究、集思广益、挖掘资源,在涉侨多个领域搭建载体,创立品牌,倾情为侨服务、为大局服务。

图片1

陈式海(左三)赴福州市华侨塑胶厂职工小区走访调研了解侨胞困难诉求。

凝心聚力,让“侨”的品牌亮起来

2013年,福建省侨联开始实施“百侨帮百村”行动,将其作为福建侨界扶贫的抓手。2021年实现脱贫后,如何巩固成效、提升帮扶,成为新课题。为此,我们提出将“百侨帮百村”拓展为“双联双帮”,即由省侨联机关六个党支部联系乡村、华侨农场的党支部,业务部室对接村委会和华侨农场,通过党建、业务相融合、双带动,打造“党建聚侨心、侨力促振兴”的服务新模式。

目前省侨联6个支部分别与福州市、泉州市、南平市、龙岩市有关村或华侨农场建立“双联双帮”协作关系,约定通过5年帮扶达成目标协议。比如,第一支部与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横坑村共建,其中一项为帮助扩展一批约300亩的果蔬综合体采摘基地,目前已引进第一期30多亩的葡萄基地种植,正在准备第二期扩种 ;第四支部与华侨塑料公司支部开展共建,帮扶华塑小区拆迁的部分困难老归侨解决问题 ;第六支部联合华厦眼科医院到共建村所在县乡开展“侨爱心 · 光明行”公益义诊活动等。

另一个品牌活动的创立,同样倾注了我们大量的心血。8月4日,一位老归侨就曾在活动中紧握我的手说 :“感谢侨联组织这样的活动,我们的咖喱蟹、沙爹烤肉销售一空。很多游客都加了微信,说以后还要买。”看着他们幸福的笑容,我深感辛劳没有白费,也实现了开展活动的初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在福建全省范围内举办“侨家乐 · 福建侨乡美食风情文化节”活动,让华侨农场和归侨侨眷们顺利参展,增加收益、得到实惠。

这一活动源起于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林胜的一篇社会调查,我组织侨联的同事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搭建“侨家乐”载体品牌,举办“福建侨乡美食风情文化节”系列活动。我们结合五一、端午等节庆热点,在全省十一个华侨农场、重点侨乡分批举办美食消费和文化活动,另外依托金门华侨协会在金门举办了美食嘉年华和“一脉相承——华侨历史华侨文化图片展”专场活动。“侨家乐”活动受到热烈欢迎与肯定,据统计,仅莆田市涵江区参与人数就达到近10万人次。

侨联所能,助力侨乡振兴。我们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凝聚侨心侨力侨智。

图片2

福建侨联与厦门大学合作成立闽侨智库研究中心(陈式海右三)。

用心用情,让“家”的感觉浓起来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面对人员往来中断,海外侨胞在医疗服务上的恐慌心理,我与联谊联络部的同事商量,拜会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医务志愿者协会,共同建立海外侨胞新冠肺炎医疗咨询微信群,通过“一国一群”模式,先后在34个国家建立31个医疗咨询微信群,指导海外侨胞做好科学防护措施。

2021年,我们在全国侨务系统首开先河,升级打造“云上问诊室”—— “惠侨通”平台,主要依托省医务志愿者协会3000多名医学专家库,设置智能健康服务、健康科普、线上活动、中医药文化等栏目,侨胞通过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服务。目前,“惠侨通”平台已开通呼吸科、中医科等23个线上咨询科 室,特别是提供新冠肺炎防治远程问诊和在线直播讲座。“福建省侨联海外侨胞微信医疗咨询平台”也因此入选2020年民政部“中华慈善奖”提名。

在国内,这般“家”的感觉更为浓烈。端午节期间,武夷山市华侨农场的侨眷李大妈,组织多位侨眷在“侨胞之家”为大伙儿包粽子。她说,我们要利用好“侨胞之家”这一阵地,经常组织活动来感恩党和政府,回馈邻里乡亲。 这是基层侨联建设好“侨胞之家”,最大限度地把侨界群众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活跃起来、贡献起来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侨胞之家”真正发挥作用,2017年,福建省侨联开始创建省级和市级“侨胞之家”,加强基层侨联组织建设。

图片3

陈式海(中)为“福茶驿站”合作单位颁发聘书。

固根筑魂,让中国文化“潮”起来

“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是福建省“十三五”规划和福建省海丝核心区项目,我们根据规划,将建成集寻根谒祖服务、姓氏族谱查询、宗亲联谊互动、社团交流往来、商贸投资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性综合服务平台,这是拓展新时代侨务工作的创造性举措。

近年来,我经常深入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为建设闽籍华侨华人“寻根”工程打基础、作铺垫。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也呼吁提出了“为更多华裔新生代续上中华文脉”提案意见。目前,我们正计划开展一些先期工作,包括进一步梳理福建寻根资源,设立“寻根工程展示点”,编纂《福建寻根宝典》等,努力建设寻根文化园,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侨界新贡献!

同时,我们也在致力于扎根文化优势,进一步借助侨力,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作出指示,统筹做好茶文化、 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福建更是茶业大省。为此,把福建“侨”与“茶”的两大优势结合起来,让世界喜欢喝中国茶,成为我心中的一大愿望。我多次与茶企沟通,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同时促成海外侨团、侨社、侨领与茶企对接,最终形成了面向海外搭建推广茶文化和福建乡土文化的公益平台“福茶驿站”,旨在推动福建茶叶“海外四进”——进海外家庭、进餐厅、进会馆、进社(街)区。

5月19日,第一批在海外25个茶空间“福茶驿站”正式启动,海外社团的茶文化交流活动相继开展,目前还有不少海外团体纷纷要求开设“福茶驿站”。可以预见,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华侨华人和外国朋友喝上中国茶、福建茶,喜欢上中国茶文化。

回顾这五年,我以“侨”为中心开展履职工作,用心用情为侨服务,未来还会把更多力量汇聚到共襄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之中。

本文选自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编著的《同心筑梦——港澳台侨委员履职故事》


编辑:朱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