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3年第六期
富贵之气与野逸之格——姚大伍的花鸟画
编者按:10月8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大道不孤——2023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花非花——姚大伍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颂厅举办,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原副所长姚大伍近年来创作的花鸟画、写生及早期油画作品约140件,集中呈现了姚大伍最新的艺术面貌和在花鸟画当代性探索中所取得的成果。
黄河河套(国画)200×200cm-2020年-姚大伍
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发展历史中,存在两种不同的风格文脉,特别是从五代以后,画史上流传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表现方式,在花鸟画发展主脉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两种风格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映成趣。富贵与野逸,或者工致与写意的风格和情怀在花鸟画的发展历程中流传有序,诞生了许多著名的代表性画家。
著名花鸟画家姚大伍在中国传统花鸟画创作之路上有着自己的思考。20世纪60年代,姚大伍出生于北京,一方面他受到京派文化的影响,作品中显露着富贵气的宫苑风格;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宋元以来较为松灵的小写意绘画及工写结合的创作方法,并且向元代文人画汲取了相对散淡、悠远的风格情怀,这使他的绘画得以在境界上超越了以往相对富贵工致的院体花鸟。
冷灰中的花与水果2(国画)138×69cm-2018年-姚大伍
与此同时,他还将工笔花鸟中对于线条的工致处理,以及色彩理法的“三矾九染”结合起来,但姚大伍的这种结合不是悖论式的嫁接,而是处于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参照的关系之中。所以他的花鸟画作品中,可以看到在图式章法上,一方面集合了传统的位置经营,如折枝局部的构图形式等,而且将大场景和局部场景相结合,在空间关系和形式语言上,形成了相互穿插、相互切割的画面,从而构成了他的花鸟画作品的特色语言。
姚大伍另有一种创作路径,是将水墨的渲淡融入花鸟画中,甚至与景物、人偶、玩具等物象相互结合,这使他的花鸟画具备了一种崭新的都市趣味与人文情怀,这种趣味表现为散淡、闲适,却又带有一种古今对话的意味。
时间与海(国画)200×200cm-2019年-姚大伍
另外,姚大伍也创作了很多关于兰草、蛱蝶等物象的作品,如在作品《梅兰竹菊》四条屏中,他以水墨渲淡为背景,似在夜色中描绘自然万物的盎然生趣,使得他的创作风格中既带有一种精微的妙趣,又有对于自然万物景致的宏观观照。
姚大伍的花鸟画还有一个特点是相对松弛,他的写意性用笔用墨,以及一些没骨画法所形成的通透质感带有松动灵巧的特点,这种特质对于一位成长在京味文化之中院体花鸟画家而言实属难得。
美好家园(国画)124×248cm-2023年-姚大伍
与此同时,姚大伍又将北方绘画中粗粝大气的文化底蕴和江南相对润湿含蓄的审美思潮相结合,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一种浪漫主义的梦境感和诗意感。这种浪漫主义一方面是通过题跋、诗书画印的方式来强化呈现,另一方面是借助画中的意境美感来表现。包括他在陕北一带的写生创作关注大景致的山水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始终是遵循着自己梦境的方向,寻找世外桃源的精神超脱。
小鸟天堂——05(国画)68×30cm-2023年-姚大伍
另外,姚大伍也把视角聚焦于小景致的生灵,例如在他的《寻趣》系列作品中,描绘了青蛙、乌龟、蝴蝶等诸多乖巧的自然生物,似乎是在很近的距离上把它们当作人物去描绘,形成了以唯美情怀为自然万物造像的风格特征。
松与乐(国画)200×200cm-2019年-姚大伍
姚大伍花鸟画的最大特点,是把工致的富贵气和散淡的野逸气相结合,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化合反应,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相对立体、完整、新颖的创作风格,而且,这种风格也在他多年以来的创作中不断地演化和变革。例如他在对近聚焦花鸟和远焦距山水的描绘中,逐渐进入了一种对于自然万物进行综合观照的探索方向,同时,姚大伍非常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修为,这也是他的花鸟画作品既葆有生趣、又超越生活的源头所在。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瓶花与玩偶(国画)200×200cm-2019年-姚大伍
姚大伍
1963年生于北京,2006年调入北京画院,2016年调入中国国家画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委员、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艺术基金评选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韩国新罗大学博士生导师。
出版有《姚大伍意笔花鸟》《姚大伍印象》《当代学术经典-姚大伍卷》等画集。
责任编辑:杨文军
版面设计:汤炜
3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