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对话 评论 产业 星语

首页>影视>资讯

去年前三季度演出票房收入已超2019年全年

2024年01月12日 18:01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上海1月12日电 1月10日,艾瑞咨询在沪发布《2023中国演出票务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底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剧院、音乐厅等线下娱乐场所有序恢复,线下文娱消费需求得到集中释放。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演出市场延续上行趋势,供给需求旺盛,市场活跃,演出市场迎来强劲复苏,实现票房收入315.40亿元,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幅达84.2%,且已超2019年全年票房收入(2019年全年为200.41亿元)。

经历“疫考”,中国消费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消费形态逐渐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看,服务消费占比已超40%,2023年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

作为衡量消费市场全面复苏的“温度计”,演出市场也逐步恢复到常态化运行之中。《报告》显示,在大型演出活动“按下暂停键”的这三年,乐迷们对演唱会、音乐节的渴望已达极致,自去年一季度大型演唱会和户外音乐节集中开票,该类型演出在2023上半年热度持续上升。

但与大型项目呈现超强吸金能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型演出节节遇冷。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开结论,去年二季度音乐类“Livehouse”(即音乐展演空间)场地演出和巡演已出现关注度和票房下滑,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源于头部IP演唱会与户外音乐节吸引了不少乐迷,另一方面,本就缺乏竞争优势的腰部及以下乐队和小型音乐现场演出由于租金、设备、宣传推广及人力等运营成本增加,生存压力加大。

针对演出票务行业现状,《报告》提及了2023年演出票务行业的两大新变化:一是票星球打破大麦、猫眼两分天下的传统格局,跻身三大综合票务平台;二是演出主办方纷纷筹建自营票务系统,积累沉淀用户自营。

此外,《报告》还通过对消费者的调研展现了公众对二级票务市场的态度。

在消费者调研中,针对票务二级市场中价格根据市场供需动态调整的机制,86.7%的消费者认为其有助于完善市场供需关系,76.6%的受访者能够接受溢价票,其中86.1%的消费者可接受的溢价范围介于10%-80%之间。有68.2%的消费者认为需要区分看待票务二级市场中的平台和“黄牛”,认为票务二级市场交易平台的存在可以缓解“黄牛”乱象。为此《报告》认为,平台类交易聚合众多商家,并通过设置卖家准入门槛、平台担保机制、追溯交易路径等方法来提高票务交易透明度和规范度,推动二级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报告》预测,未来演出行业将适当降温,回归理性,并指出由于马太效应明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方可让优质演出被更多人看到。(崔吕萍)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