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为首都高质量发展 贡献政协力量>协商建言

大学校园开放难在哪儿?北京市政协委员刘郁这样说

2024年01月21日 14:2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20电(记者 张佳琪 康亮 王星星 袁世鼎 赖仁杰 谢阿愁 马嘉悦 李京)岁末年初,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官宣进一步“开园”,高校管理问题再一次走进大众视野。

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召开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民营企业委副主任刘郁呼吁,“高校不应该成为一个封闭空间,它具备的公共资源属性和社会服务职责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应优化校园管理,推动校园有序开放。”

刘郁1

工作、生活在昌平大学城附近,刘郁有着切身感受。“我经常到大学进行调研交流。高校不封闭,能够让更多的科研机构资源、师生更好流动,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学生们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他表示,高校有着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在服务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体现地区乃至国家精神文化风貌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社会人走进大学,也能感受其中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气息。”

针对目前部分高校因环境秩序、安全隐患问题而“不敢开放”,开放校园里在校生抱怨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哗的情况时有发生,刘郁建议“多管齐下”扭转尴尬局面。

高校最基本的职责为教书育人,这决定了高校的开放不能影响正常教学活动。他建议高校应提高管理水平,推出更精细、更具弹性的规定,通过各种智能智慧化手段,对学校内各处设施承载力水平、正常教学活动所需设施等情况统筹考虑,科学合理制定开放政策,使校园开放和内部管理达到平衡。

刘郁3

刘郁直言,高校开放中难免出现校园内人员混杂等情况,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校内师生安全,在制定开放规则时应充分征求公众和师生的意见,通过实名登记、自主承诺等多种形式,引导进入校园的游客自觉维护校园环境和秩序。此外,他提到可通过“黑名单”等多种手段,对于违反规定的游客限制进入校园。

“当前反对高校开放的几种观点中,普遍出于对教学秩序、师生影响的考虑。但是换一个角度考虑,校园的开放对于学生来讲就像一扇窗。”刘郁补充说,学生通过校园开放了解社会生活,观察校园外的世界,无疑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所以广大高校管理人员应积极转变思想,将校园开放与开展学生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高校开放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刘郁坚信,“逐步满足社会期待,开放可以为高校带来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推动学校更好地发展。”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