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为首都高质量发展 贡献政协力量>光辉历程
北京市政协委员汪礼俊:建立专精特新研发集聚区,深挖北京科创潜力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20电(记者 张佳琪 康亮 王星星 袁世鼎 赖仁杰 谢阿愁 马嘉悦 李京)“北京人才优势、科研资源优势明显,截至2023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18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召开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汪礼俊聊起经济话题,信心十足,他表示,“专精特新企业无论在研发创新、就业带头、上市潜质,还是在经济贡献方面,都呈现出良好态势。服务‘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深挖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潜力势在必行。”
据介绍,2024年北京将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一万家”和营收规模突破“一万亿”的“双破万”目标。为推动北京市整体科技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汪礼俊建议打造以专精特新企业研发创新为主题的集聚区。
具体来说,他建议北京利用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优势环境,整合各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优选北京市专精特新资源集聚度较高的区域,建立几个集科研、创新、孵化于一体的专精特新集聚片区,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利条件。同时,“硬件、软件”同步跟上,在片区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智慧科技产业园,提供创新管理及创新服务,建设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持科技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工作。
经过一年深入调研,汪礼俊发现“在大量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最渴望的除了资金,实际上还有人才。”
因此,他建议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和风险投资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和融资等政策支持也是重要一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障企业的创新保护和资产价值实现。设立专项科技创新资金,对入驻企业和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如何让高科技人才竞相涌现?在汪礼俊看来,建设科技人才培训中心十分重要。培训能够提供前沿科技知识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有利于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打造标志性的、旗帜鲜明的专精特新研发高地,绝不是“一枝独秀”。汪礼俊补充,落地目标应着眼于进一步提升区域研发创新水平;实现原有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强产业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还应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他期待,“将专精特新研发集聚区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吸引更多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及研发机构入驻,和壮大实体经济、深化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战略布局形成合力,为北京以及全国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服务。”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