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为首都高质量发展 贡献政协力量>委员好声音
北京市政协委员傅志斌:掌握地下水“脾性”,让城市不怕“水来了”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21日电(记者 张佳琪 康亮 王星星 袁世鼎 赖仁杰 谢阿愁 马嘉悦 李京)距离北京“23·7”特大洪水灾害发生已过去5个多月,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言投入的思考依然“沉甸甸”。
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傅志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他的提案正是聚焦洪水过后,统筹考虑地下水涵养和工程建设安全问题。
地下水问题有多重要?小到地下空间开挖基坑垮塌或地铁、车站隧道渗漏,大到建筑物整体上浮开裂倾斜或地铁隧道上浮,都与此有关。傅志斌认为,“23·7”特大洪水灾害发生期间,短时间降雨量大,对于地下水补给乃至北京市整个水资源的补充都非常明显。不仅受降雨影响,北京“多源共济”涵养地下水成效显著,也带来地下水位升高的趋势。
一组数据看变化:通过南水北调、限制开采地下水、加大再生水利用量、贯彻实施《北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等多种手段,截止2023年前,北京市平原区平均地下水位已连续8年累计回升达10.64米,增加储量54.5亿立方米。
“北京市再生水的年利用量已超过12亿立方米。”傅志斌表示,多举措涵养地下水让永定河通水、树木成荫得以实现,也有效阻止了土地荒漠化趋势,但地下水位升高对城市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需同步加强监测和应对。
最近两年,因地下水位上升过高,导致地下空间施工抽排水费用和工程建造成本大幅增加或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情况经常发生。如何防患于未然,掌握地下水“脾性”,控制首都建设地下水安全?他建议,对北京市地下水变化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趋势研判,对今后北京市地下水涵养和水资源分配规划进行检核和修正,制定与趋势预判相适应的多源头水资源分配规划。
“制定合理的地下水位标高控制值很重要。”他解释,标准更新自然会带动实践成效,统筹考虑洪水后北京市地下水涵养和工程建设安全问题,研究地下水位升高对城市工程建设的影响,有利于防止地下水位过大升高对地铁、城市管廊、地下结构工程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努力减少地下水上升造成的工程建设费用大为增加和建筑不安全问题,有利于增强城市韧性。
“地下水问题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对于城市的运行安全都非常重要。”傅志斌补充说,“让城市不怕‘水来了’,破解地下水涵养融合特大暴雨造成地下水位变化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是大城市治理必须冷静面对的考题。”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