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为首都高质量发展 贡献政协力量>协商建言
朱春梅委员:加强医育融合 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 李京 康亮 王星星 袁世鼎 赖仁杰 谢阿愁 张佳琪 马嘉悦)根据2024年北京市“重点任务清单”,北京今年将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快普惠托育体系建设,新增普惠托位1万个,免费为普惠托育机构提供安全运营保险,建设母婴友好医院15家。
1月22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朱春梅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围绕“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话题接受人民政协网记者专访。
朱春梅介绍,自己在日常工作和调研中发现,当前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托育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但与此同时,我国婴幼儿入托率普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朱春梅认为,医育融合已成为当今医疗和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托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发展目标。
何为医育融合托育服务模式?朱春梅介绍,这是一种将医疗、教育、保育等多种服务融合在一起,为婴幼儿提供科学、专业的综合性服务,这种模式可以满足儿童和家庭的多重需求。
基于此,朱春梅建议,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婴幼儿医育融合服务的发展方向、管理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规定和指导。同时,要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让更多家庭了解托育服务政策和医育融合、科学育儿的理念,从而提高家庭对托育服务的认知和信任度,提升入托意愿和入托率。
针对医育融合托育服务模式的建设问题,朱春梅进一步建议,“将社区婴幼儿保健服务纳入托育服务体系,托育机构与社区妇幼保健机构合作,在托育机构一站式提供体检、疫苗接种等服务。同时,定期为婴幼儿提供包括健康管理、生长发育评估、早期教育指导,家庭养育指导以及心理咨询服务”。
在朱春梅看来,完善医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与加强医育融合培训及监管同样重要。她进一步建议,加强医育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加强妇幼保健、疾病防控、卫生监督等机构对托育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等。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