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4地方政协全会扫描>政在协商

“一条鱼”全产业链背后的提案“接力跑”

2024年01月24日 12:35 | 作者: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唐赋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月24日电(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唐赋华)“加大对远洋职务船员培训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每年给予必要资金扶持”“鼓励远洋渔业行业开展校企合作,吸引高素质年轻人从业,并形成人才、技术、管理三者的良性循环发展。”近日,浙江省政协委员胡侃在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大远洋渔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浙江向东,就是大海。早在2003年,“八八战略”决策部署时,浙江就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作为重要内容。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成为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渔业尤其是远洋渔业成为具有舟山辨识度的地标性产业。

自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住舟省政协委员就开始关注浙江省远洋渔业发展,提出的很多意见建议得到了省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落实。

破解“东海无鱼”的困境

2013年4月17日地方媒体上一篇《东海无鱼》的报道,搅动了渔场,也引起省政协委员们的关注。

经过前期大量的调研,十一届省政协委员周克非在2015年初的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以救救东海这条“鱼”为题的提案,大力呼吁全面修复东海渔场。该提案引发台州、温州等沿海地区委员们的共鸣,并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后,浙江省“渔场修复振兴计划”大踏步向前推动,“打、减、转、增”并重,以“打”开路、减船转产、增殖放流,东海渔场秩序逐步好转,近海渔业资源和生态环节出现明显修复痕迹,并在地方立法、全民普法、严格执法和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和做法。

截至2022年底,浙江共取缔涉渔“三无”船(筏)26500余艘(条),没收违禁渔获物1203.3万余公斤;率先启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全省80个县于2019年底先期完成规划发布;首先提出实施“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完成水产养殖围塘生态化改造78.5万亩;近十年压减海洋捕捞渔船8170艘。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近海海洋渔业资源恢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十三届住舟省政协委员严小军表示,要接过前任委员的“接力棒”,持续关注东海渔场修复,为全国海域的环境修复、渔业振兴提供“浙江样板”。

助力野生大黄鱼的重现

大黄鱼曾经是浙江最著名的经济鱼类,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大黄鱼资源开始急剧减少,野生大黄鱼几近绝迹。近年来,大黄鱼人工繁殖与育苗综合技术虽逐步成熟,但近岸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品质与野生大黄鱼相去甚远,产业面临着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效益不高等痛点。2019年,十二届省政协委员程继红以提案的形式,提出了要加快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重建,实施东海蓝色粮仓大战略,该提案在次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部分采纳。

十三届省政协委员桂福坤深耕海洋养殖工程装备技术研究20余年,创立了大黄鱼围栏野化养殖新模式,大黄鱼野化养殖科技成果在舟山桃花岛成功转化,如今,大黄鱼远销全国各地,为当地渔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拓宽了致富之路。

关注远洋渔业基地的崛起

与远洋渔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远洋渔业起步较晚,技术装备底子薄,长期以来,国内远洋渔业发展存在“低散乱”局面。委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21年,十二届省政协委员郑洪从扶持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角度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远洋渔业建言,获得相关部门的重视与采纳。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跨出国门、迈向深海,积极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远洋渔业现代化专业母港、国际水产城、远洋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区和远洋渔船修造中心,持续完善远洋捕捞、精深加工、交易贸易、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发展体系。2023年,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集聚全产业链各类企业150多家,年产值达200亿元,比2022年增加40亿元。2024年1月15日,首届中国长三角地区金枪鱼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舟山被授予“金枪鱼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称号。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委员们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我省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渔船捕捞设备智能化改造的建议》等提案,委员们与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还在延续。胡侃委员通过调研发现远洋渔业人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浙江省职务船员缺口近千人,同时约有85%职务船员的年龄超过50岁。而高级职务船员(船长、轮机长)就业门槛较高,往往需要近十年的培养才能取得相应证书,职务船员新增人数落后于退出人数,后续发展情况令人担忧。胡侃建议,应对高级职务船员进行培训费用补贴,以提高远洋企业和相应船员参与远洋职务船员培养的积极性。

提案“接力跑”,定能见成效。在全省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历史关键期,住舟省政协委员怀着“亲海近海”的特殊情怀,将持续为全省渔业高质量发展摇旗呐喊、建言献策。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