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4地方政协全会扫描>政在协商
为预制菜入校加把“锁”
委员呼吁建立食育课程体系
人民政协网1月26日电(记者 顾意亮)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消费方式的转变,预制菜产品大规模涌入市场,甚至进入学校。在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预制菜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委员们普遍认为,预制菜市场在高增长的同时,行业标准并不完善,整体上还不够成熟。大趋势发展的情况下,建议预制菜产品只可以进入消费者有主动选择权的商品市场,而不得进入让消费者被动选择的市场,如学校食堂、职工食堂、养老院等。
在一众建言中,全国政协委员郁瑞芬提出,其实可以为预制菜进入校园加把“锁”——推动幼儿园、小学建立系统的食育课程体系。
营养不营养,健康不健康,孩子们自己也应该有知情权。
郁瑞芬委员认为,培养儿童、青少年对于食物的正确认识以及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系统的食育课程体系,包括食育知识、食育艺术、食育行为、食育利益、食育情感等多方面内容的教育要求,通过食品健康教育课程、短片、教学实验、科普读物、食育游戏等多种方式,以主人翁视角向儿童、青少年普及了丰富的食物营养价值方面的知识,并同时组织进行系列食物辨别和生长过程观察的实践活动,通过具象、感性的知识讲解途径,让儿童、青少年直观地掌握食物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营养均衡的重要性,逐步实现食育与饮食实践的融合。
她说:“食育课程将有效指导儿童、青少年学会辨识食物的安全性、来源、营养价值,了解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当然,食育课程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庭也是“第二战场”。
“从儿童、青少年食育的角度,家庭食育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影响、决定了孩子成长中的饮食偏好和饮食习惯。”在郁瑞芬委员看来,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积极沟通和交流,建立幼儿园、小学与孩子家庭的良好教育联系,从而给予孩子全方位的食育和良好的家庭饮食环境,强化对孩子的饮食文化教育。相信食育课程将教会孩子们哪怕是面对预制菜,也能“被动作为”、主动选择,从而让校园午餐更营养更健康。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