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4地方政协全会扫描>新闻动态

期待“青字号”农产品走得更远

——青海省政协委员为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鼓与呼”

2024年01月26日 20:0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西宁1月26日电(记者 王菡娟 许义甫 周通)“我们青海的牛羊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可惜就是‘叫好不叫座’。”青海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青海省政协委员韩文杰为“青字号”农产品感到惋惜。实际上,关注“青字号”农产品发展的不仅是韩文杰一个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让“青字号”农产品走出青海、享誉全国也是政协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微信图片_20240126200126

“青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经过漫长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具有耐寒、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特有农业种质资源,是青藏高原农业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青海省政协委员王舰说。

牦牛、藏羊、青稞、油菜、冷水鱼、藜麦......提起“青字号”农产品,青海人如数家珍。连来参加联组讨论的青海省委副书记刘奇凡也忍不住给自家产品“上分”:“每天喝着矿泉水、吃着优质牧草、看着蓝天白云、晒着高原阳光长大的牛羊,品质就是不一样。”

到底有啥不一样?

青海省政协委员、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毅青提供的数据显示:青海有机草原监测面积突破1.5亿亩,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115个,全省自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8%。

与此同时,青海建成千头牦牛千只藏羊标准化生产基地、生态牧场100个,全省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2%,鳟鱼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全年农畜产品网络销售达12.8亿元,全年向省外输出特色农畜产品价值168.2亿元。

显然,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有这个底气和实力。

但杨毅青同时也坦言,“青海农畜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强,具有叫得响、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少,农畜产品‘特而不精’,还没有实现优质优价。”

韩文杰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目前我们的农畜产品产业链不够健全,尤其缺乏深加工龙头企业。同时,物流体系不够完善、冷链运输成本高。”

据调查,全省省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月运输常温农畜产品2万吨左右,平均每吨运费700元-1300元,每月运输冷链农畜产品约3.5万吨,平均每吨费用为1200元-1800元,运输成本相较于其他省份至少高出30%。

提质、补链、扩输成为青海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的关键词。

“要支持企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品种研发、良种繁育和推广,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牦牛、藏羊、油菜、青稞等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王舰建议。

青海省政协委员吴昆仑认为应提升种业科企协同创新水平。发挥青海海南州黄河河谷和海西州柴达木盆地光热条件和高产优势,加快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实现“西繁东种、南繁北种”的种子繁、种分离推广。

微信图片_20240126200132

△在省政协委员驻地,工作人员正在给记者讲解“青字号”农产品。


九三学社青海省委会也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尽快启动实施冷水鱼产业链延伸计划,设置产业链培育基金,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设备投入,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杨毅青则建议省级层面出台政策,在农畜产品运输,特别是鲜枸杞果、牛羊肉等冷鲜农畜产品运输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通过建立运输信息化平台和在西安、北京、杭州等枢纽城市建立物流中转仓等方式,控制运输成本。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是篇大文章,仍需科学养殖、品牌带动,不断完善壮大产业链,打响‘青字号’金字招牌。委员们的有关意见,我也将带回去认真总结研究。”联组讨论会上,刘奇凡表示。

编辑:付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