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4地方政协全会扫描>政在协商

强基固本促振兴

——江苏省政协全会热议乡村振兴

2024年01月26日 23:09 | 作者:江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月26日电(记者 江迪)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积极建言献策。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强化政策扶持,提高了粮食主产区综合生产能力,以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出全国5.5%的粮食。

为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民盟徐州市委会主委李靖华委员建议,健全江苏省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李靖华建议,以跨市净调入(出)量为依据,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付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净调入(出)市补偿资金调节系数和补偿标准,确保主产区的生产积极性和主销区的购买能力。引入利益引导机制,通过提供更大力度的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方式,调动企业参与粮食产销合作的积极性。鼓励产销区通过合资共同组建跨区域仓储物流基地及精深加工和销售产业,不断提高南北挂钩对口合作水平。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

民革连云港市委会主委马强委员建议,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管理,从“管结果”变为“管过程”,加强施工、监理等从业单位行为管理,建立健全“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三级质量监控体系。重点工程、关键设施积极推行第三方机构开展项目工程质量检测。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不得改变农业用途。对已竣工验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及时办理资产交付手续,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拟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持续发挥作用。

近年来,江苏深刻把握“千万工程”精髓要义,在城乡融合发展、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旨在进一步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生动教材,苏州科技大学副校长肖洋委员建议:精准实施人才导入工程,重点引进乡村运营、乡村电商、乡村文旅等领域专业人才,培养扎根基层的农技推广型、创业带富型人才。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借鉴浙江“村+企+运营公司+农户”的整村运营模式,引入市场化的整村运营师,打造一批整村运营试点村。强化产业振兴方案谋划的整体性,借鉴浙江“产业大脑+未来农场”的城乡融合、产业链贯通做法,支持和鼓励全省各地聚焦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业务全闭环,形成收益闭环。推行融合协同系统治理模式改革,借鉴浙江省“县乡一体、抓条块统”改革及跨部门、跨领域融合改革案例,自上而下推行融合协同系统治理模式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开展乡村治理事项的跨部门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推进合力。

委员们还就提升农民培训效能、全面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农村电商发展、科技小院建设等提出具体建议。

江苏省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沈莹认真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后表示,各位委员的发言抓住关键,很有针对性,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将大家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工作举措、实际成效。

沈莹表示,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我们将一体领悟、一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自觉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看“三农”、抓“三农”,坚定信心决心,把握重点任务,聚力攻坚克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不少政协委员是“三农”领域专家,希望大家紧扣事关江苏“三农”发展的大事要事,聚焦农民关心关注的急事难事,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多找“问题症结”、多谋“前瞻方案”、多提“管用建议”,更好汇集民意、凝聚民心,努力为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编辑:朱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