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4地方政协全会扫描>实时新闻
心系“万家灯火”——深圳市政协全会首场委员通道上的民生关注
1月28日,深圳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开幕,当市政协主席林洁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到“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让各界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很近、委员就在身边”时,现场响起热烈又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接下来的首场“委员通道”上,关注居家养老和社会工作立法的两位委员让记者印象深刻。他们的履职践行了把民生放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
“深圳在大家印象里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是第一批‘特区拓荒牛’已经迈入新的人生阶段。”面对记者关于养老的提问,市政协委员肖京表示,“居家养老”依然是当下主流的养老方式。约90%老年人居家养老,只有系统地解决居家养老问题,才能真正让老人安享晚年。
肖京建议,注重公益性+市场化,即构建政府公益政策、社会慈善、商业保险及服务多方协同联动的体系。“居家养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政府公益政策或者社会慈善力量,较难推动健康的、可持续的高质量养老服务。深圳可以通过协同商业保险及服务等机构,结合市场化运营,推进养老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如今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领域快速发展,为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服务机器人很适合养老领域应用。”肖京说,要加大养老科技投入。围绕服务机器人等领域,政府可投入“揭榜挂帅”项目资金,培养一批养老科技示范标杆企业,复制推广相关产品服务。
“还要出台激励政策引导鼓励更多青年人投身养老服务,积极推动服务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打造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他呼吁,“加快制定服务标准,以执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为契机,从服务内涵、质量、流程等多维度建立服务标准体系,使养老服务推进标准化、规范化。”
“可以说,深圳社会工作对全国社会工作发展具有‘先行示范’的影响力。”市政协委员孙亚华在委员通道上介绍,深圳社会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方面可谓是“起了个大早”。早在2007年就出台的《关于加强深圳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深圳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意见》及配套文件,是全国第一个促进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经过十几年的蓬勃发展,深圳社会工作服务在社区公共服务领域;民政、司法、残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及重大危机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的社会工作在地方立法方面相对滞后,‘还没赶上晚集’。”孙亚华很是着急。他说,深圳要尽快启动社会工作立法工作,为社会工作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建设保驾护航,为国家社会工作立法积累“深圳经验”。
孙亚华进一步建议,深圳社会工作立法应高质量定位,着眼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务的法治保障,并服务于国家发展规划。在立法内容上,要考虑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地位、服务机构的设置条件、行业协会职责地位等多方面因素,提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责任意识和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进一步健全社会工作发展的法治环境,保障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记者 白杨)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