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承德1月30日电(记者 周佳佳 刘乙潼 陈姝延 汪凯 徐康辉 李玉祯)“丰宁满族自治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后,民建各级组织坚持‘四个不摘’,持续帮扶丰宁。2023年,民建各级组织共42批次194人次赴丰宁考察调研,谋划实施帮扶项目124个。直接投入帮扶资金8841.61万元,引进帮扶资金10.88亿元,助推丰宁发展。”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兴印介绍说。 1月24日上午,“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走进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丰宁”),与民建中央在丰宁挂职干部,丰宁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交流。会上,刘兴印向记者介绍了2023年民建帮扶丰宁的情况。
刘兴印表示,近年来,民建各级组织对丰宁的帮扶工作节奏不变、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帮助丰宁大力巩固脱贫成果,加快实现乡村振兴。2023年,丰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5万元,较去年增长10.6%,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高于8300元,顺利完成“两个缩小、两个解决”目标任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有效开展,2023年新识别监测对象1094户2548人,风险消除49户121人,未出现应纳未纳、体外循环。“三保障一安全”政策落实到位,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带动实现群众稳定增收,产业就业扶贫成果显著,扶贫资金管理规范到位,小额贷款、兜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切实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未出现一例返贫户或新致贫户,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全面巩固。 丰宁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青山介绍了丰宁县的基本情况和民建中央定点帮扶丰宁成果。他表示,1991年民建中央开始帮扶丰宁。在30多年的帮扶实践中,民建中央历届领导亲力亲为、深入一线视察调研,与丰宁各级领导、广大干部群众共谋发展大计。从2020年开始,25个民建组织和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现为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结对帮扶丰宁的乡镇,实现民建组织对丰宁所有乡镇结对帮扶的全覆盖。30多年来,先后有23位民建中央机关干部在丰宁挂职,驻扎推进各项帮扶工作落地落实。首次在县级组织召开全国民建非公经济前沿圆桌会议,帮助丰宁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签约项目金额234.9亿元。围绕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实施帮扶项目300多个,帮助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余家,帮助发展燕麦、小米、藜麦等特色种植16万亩,直接购买丰宁农产品713.55万元;新建或改建卫生室153所,捐赠救护车28辆,连续9年开展送医下乡活动,连续22年开展送温暖活动。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积极帮助群众进行科技知识培训,引导群众自主脱贫、自主创业,为全面建设幸福美丽新丰宁贡献积极力量。
丰宁县政府副县长徐艳萍表示,30多年来,民建中央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组织高层次人才团队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会诊把脉,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全县经济社会整体向前推进。扶持元始种植等农业龙头企业开发燕麦生产加工项目,投资建成2400万元的年产3万吨燕麦加工厂,不断推动丰宁有机农业发展。促成国道111线一级路建成通车,加快了丰宁脱贫致富的步伐。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电网等部门和央企,力促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落户丰宁,为促进丰宁经济发展、扩大财政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建中央在帮扶丰宁的工作中逐渐脱离捐款捐物的帮扶形式,在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在推进乡村素质教育、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础上下功夫,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民建中央挂职干部、丰宁县副县长谭先将介绍说,民建中央在丰宁探索建立“民建爱心超市”,通过发挥“道德积分+爱心超市”在农村事务管理中的牵动作用,提振群众精气神,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可操作,有抓手,见成效。截至目前,各级民建组织在丰宁捐建爱心超市173个,探索出“爱心超市+道德银行”的扶志新模式。另外,民建各级组织还持续推进“授渔计划·丰宁启航”三个课堂项目,捐建教室和配套软硬件平台设施,使听课教室覆盖丰宁各乡镇,让丰宁学生共享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名师课程资源,并将相关项目拓展到承德市。 丰宁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刘志伟主持会议,人民政协网总编辑李木元介绍了本次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的背景。民建中央社会服务部四级调研员赵思源,民建中央宣传部四级调研员罗锋,民建贵州省委会文旅专委会副主任潘家堂,丰宁满族自治县委统战部、乡村振兴局、教体局、卫健局、县医院等相关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中国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团结报、中国新闻报等十余位媒体记者参加座谈会。 “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由人民政协报社指导、人民政协网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