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4地方政协全会扫描>实时新闻

用文化为乡村“铸魂”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建言乡村文化振兴

2024年01月31日 19:13 | 作者:肖亮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月31日电(记者 肖亮升)“村晚”“村超”“村BA”……近年来,乡村文化体育活动陆续火爆、频频出圈,乡村文化之花在全国各地绚丽绽放。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用文化为乡村‘铸魂’。”“以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委员们聚焦乡村文化振兴建诤言、献良策、谋实招。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手段。”蔡昌建委员针对文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提出建议,加大乡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软投入”,提高现有资金投入的统筹及效率,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及实施细则,加大对当地民间文艺团体、文艺爱好者、传统文艺等的软投入,使当地基层文化活起来,改变“送文化”,变成“种文化”。优化乡村振兴工作队伍人才结构,从各层级文化单位中选派懂文化、熟悉文化产业的干部担任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发掘、整理、培育特色文化,探索文农旅融合发展,实现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同时,加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工作与文化文艺工作的联动发展,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扶持策划创作一批反映与记录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工作的文艺作品,夯实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延续地,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乡村面临着文化失落、传统断裂等问题。”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优势、加强乡村美育,用群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问题,陈春燕委员所在单位南宁市群众艺术馆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和探索。

“我们用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实现城乡群众文化互动。”陈春燕介绍,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群众为习近平总书记演唱歌曲《幸福嘹嘹啰》后,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大力指导全市范围的文化馆、文艺队开展《幸福嘹嘹啰》传唱活动,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受到群众点赞。

“我们深入挖掘乡村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俗等资源,组织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培养文化人才等方式,让乡村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让乡村文化焕发活力。进一步提升乡村美育,发挥群众文化赋能作用,通过开展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提高乡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培养乡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精准聚焦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积极探索新时代全民艺术普及新模式,打造全民参与的美育课堂,培育乡风文明,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陈春燕说。

“组织文艺家深入乡村,体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文学、影视、美术、摄影、音乐作品,以此改善农民的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的社会文明程度。”房永明委员提出,农业农村部门及有关涉农企业加强与文艺界沟通联系,联合开展文艺活动,推介特色乡村、传统村落、农业品牌,为艺术家提供更好的创作条件和灵感来源。激活传统文化的时代光彩,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资源,形成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产业链,创作优秀的民族文化的文艺作品,推动民族文化焕发光彩,让文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傅滔委员结合工作实际,建议用音乐记录伟大时代,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振兴工作背后的故事,并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用音乐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用音乐提高农民的素质,挖掘广西民歌富矿,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