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4地方政协全会扫描>新闻动态
聚焦“三件大事”,委员们这样建言
——珠海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小记
人民政协网1月31日电(记者 林仪 揭春雁 通讯员 吕茹)近日,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珠海市“两会”上,一张2024年工作的“施工图”“路线图”被清晰地勾画出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为“项目攻坚年”和“企业服务年”,重点抓好“立柱项目快落地”“盘根计划全铺开”“产业空间大整合”三件大事。在珠海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们围绕“三件大事”展开“头脑风暴”,积极建言,为“项目攻坚年”和“企业服务年”蹄疾步稳、行稳致远贡献智慧力量。
何谓“立柱项目快落地”?简言之就是,“推动服务围着项目转,要素跟着项目走”,以立柱项目快速建设投产为抓手,迅速解决珠海产业体量偏小、能级量级不足这一核心问题。珠海要如何打好组合拳,开启加速度?对此,委员们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市政协委员李桃艳认为,珠海在谋划布局高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恰逢其时,有着独特的优势。她提出了三条实施路径,一是在改革中增强融入大湾区、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制度供给,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在开放中拓宽港珠澳深度融合发展通道,加强未来产业技术和人才供给;在创新中夯实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立足本地,兼容港珠澳创新要素资源,瞄准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领域科学布局,加速孵化未来产业。
当前,低空经济处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窗口期。珠海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云上智城”,打造“天空之城”,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关键供应链布局。市政协委员刘泉认为,珠海可充分发挥双航展影响力,积极打造低空产业展会,运用自身城市特质,在整体产业配套、招商力度、投融资等方面加大力度,加速打造无人系统产业集聚区、应用场景试验区及规制标准首发地。
市政协委员张莹建议珠海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打造高水平创新载体,鼓励各类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加强绿色低碳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融合创新,支持绿色低碳重点领域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同时,加快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推动分布式光伏聚合参与绿色电力市场交易试点,鼓励氢能示范项目建设,加快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示范,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建设等。
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让广大企业像‘大树盘根’一样扎根珠海、做强做大。”这也在委员们中引发热烈讨论。
市政协委员谢丽萌是扎根产业人才培育一线的工作者。“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支持各类企业发展,其中就包括要在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应用场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政府服务等内容。这恰恰抓稳了产业跃升的核心,因为我们在产业发展中不仅需要政策的落地,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的服务支持也能给予企业更大更稳的发展平台。”
“作为扎根珠海本土的企业,我们认为珠海的营商环境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十分友好。”市政协委员高楠表示,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致力于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去年还特别召开了优秀民营企业与优秀民营企业家表彰大会,表彰了40家优秀民营企业和80位优秀民营企业家,让民营企业家更有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2024年是‘项目攻坚年’‘企业服务年’,更提出要让‘盘根计划’放大企业亮点、成就企业家梦想,这让我们民营企业家更有干劲了!”
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兼职副主任陈伟光表示,如今许多城市都使出最大能量抢人才、抢项目,如何吸引更好的项目落地珠海,像“大树盘根”一样扎根珠海、做强做大,是非常重要的议题。与此同时,不仅要把项目引过来,还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其服务,提供更多便利和关注,“真正让企业、人才有归属感,变成有着‘珠海基因’的本土产品、本土企业和项目。”
在“产业空间大整合”方面,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陆地拓空间、向海洋拓空间、向天空拓空间,加快把珠海建设成为创新企业集聚的‘产业森林’、各类人才集聚的‘美好家园’,为中国式现代化珠海实践拓展‘陆海空’广阔空间。”
珠海因海而名、因海而兴、因海而美,海洋经济是珠海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和潜力所在。市政协委员颜立新建议珠海完善组织领导机制,高位统筹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规划,成立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统筹编制《珠海市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规划》。同时,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东部地区可重点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集聚区,建设珠海海洋中心;中部以鹤洲新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主窗口,巩固提升海岛旅游产业发展能级;西部以金湾区、斗门区为主阵地,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游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油气产业园区;南部以万山群岛为主战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无居民岛开发,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创新政策落地,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加快建设,珠港澳三地经贸交流愈发密切,产业协同纵深推进。”市政协委员丘昌贤提到,珠海机场将深度结合与香港机场国际航线的互补优势,利用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加强产业新空间与港澳产业发展的连接,谋划打造“经珠港飞”空转空物流项目,承揽周边地区经香港机场始发的国际货运业务,依托香港国际航网资源及货物流量优势,借助粤港澳物流园前置货物安检、打板等核心业务,为进入内地及出口国际的航空货物提供作业场所,为中国式现代化珠海实践拓展“陆海空”广阔空间。
而市政协委员林冰则提出,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城市、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核心,应超前谋划城市远景发展战略,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好“珠海面向2049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从更长远的时间坐标、更广阔的空间视野、更人本的价值认知出发,擘画珠海城市发展的总体愿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珠海实践,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