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4地方政协全会扫描>实时新闻
湖北省政协委员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医教结合预防诊疗共同体本报讯(记者 毛丽萍)青少年是人生中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期,也是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的时期。湖北是教育大省,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风险,近日,参加湖北省“两会”的省政协委员们对此纷纷建言,提出建立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共育机制的对策建议。
“应着重在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层面进行综合考量。”省政协委员任志洪在会议期间提交相关提案,呼吁相关部门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人才评价与选拔制度改革,以多元评价,改变对“好学生”及成功的定义和标准,缓解中小学生学业压力;参考国际循证研究证据的做法,定期监测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最常见的表现为抑郁、焦虑,并由此产生厌学、弃学。根据我们前期调研,缺乏陪伴和沟通的中小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省政协委员陈茂彬认为,在家庭层面问题无法快速有效干预的前提下,学校心理教育的主体作用就要充分发挥:一是提升中小学生心理教育课堂教学质效;二是实施协同提质,构建“县(市、区)指导中心-心理工作强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坚力量-心理工作薄弱学校”的“1+M+N结对工作模式”,以一所心理工作强校作为支撑,M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学校作为中间执行者,帮扶N所心理工作薄弱学校的工作机制,实现团队内资源共享、人员共享的集智工作模式,共同提升心理工作能力。
一些社会心理机构存在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问题,也让很多家长感到忧虑。省政协委员黄翠认为,湖北拥有优厚的高校心理专业人才资源,政府要支持高水平的心理机构和专业性医疗团队进校园,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性,这样也能较好满足家校合作的需求。
省政协委员刘萌也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给予重点关注。他建议,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建立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长效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在学校、乡镇(社区或村),成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成长成才关爱服务。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