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协商花开香北疆 同心聚力向未来>新闻动态

一个博士工作站引发的生态科技之思

2024年02月02日 09:4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呼和浩特2月2日电 (记者 王慧文 王亦凡 宋宝刚 袁世鼎 汪凯)一个博士工作站,带动打造了“循环种养”全产业链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环境资源界别的小组讨论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王岩分享了一个关于养牛的故事。

WechatIMG213

“在乌兰达坝苏木,养牛是当地最主要的产业,但随着肉牛养殖规模的扩大,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草场退化、养殖技术跟不上、效益上不去,尤其是牛粪污染成了当地一件头疼事。”王岩说。

2022年,乌兰达坝苏木引入蚯蚓养殖这一创新产业,老百姓开始收集牛粪用于养蚯蚓。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结合自己肥料研发专业知识,王岩带着团队展开实验,又把蚯蚓粪变成了蚯蚓粪肥,实现了牛粪变废为宝。时值乌兰达坝博士工作站正在组建,王岩又把相关领域的博士、专家都拉进了群。2023年,乌兰达坝苏木博士工作站成立,32名博士、专家组成的“智慧大脑”围绕着草原土壤植被监测、饲草品种和犊牛健康等领域,开启了“循环种养”全产业链的科学研究和深入实践,获得了当地百姓点赞。

听完王岩的分享,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高润红表示,生态环境建设要对标生态功能,加强生态学科和生态基地,尤其是生态定位站的建设很有必要。“要明确生态修复过程中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科研工作要跟上环境工程建设的前中后过程,以翔实的科学数据来论证和指导。”

过去一年,高润红在对内蒙古湿地保护体系的调查中发现,自治区多个内陆湖泊已面临萎缩干涸境地。“内陆湖泊干涸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带来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温差加大和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内陆湖泊也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中最脆弱的一部分。”

高润红呼吁,全面开展北方生态普查,依靠数据支持,开展内陆湖泊现状评估和保护方案的制定工作,加快建立湖泊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内陆湖泊生态综合治理水平,确保内陆湖泊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路全忠分享的关键词也落在了“科技”上。“从‘三北’工程建设到自治区‘一湖两海’的生态治理,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自治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力量。”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生态安全屏障如何建设?这其中安全指的是什么?在路全忠看来,要加快构建自治区生态环境数字化科研支撑体系,用科学数据来回答这些问题。

“通过加大生态环境数字化科研投入,充分整合环境监测、统计、污染源普查、科研等数据资源,与林草、自然资源、农牧和气象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形成自治区生态环境数据和科研体系‘一盘棋’。” 路全忠说。

从牛粪污染、内陆湖泊保护到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科技”成为这场会议的高频词,委员们的交流探讨还在继续,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诠释着科技是如何与环境治理息息相通,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共同推动着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持续改善。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