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履职风采
不怕不累不停歇
——访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获得者屠海鸣
“我的主业是企业家。但我更重要的身份是履职尽责的全国政协委员。能够用己所长,在政协的平台上发挥自己专长,为国出力,为港发声,是我最大的幸福。”简单的一句话背后,是屠海鸣几十年如一日的使命担当。
不是特别熟悉的人,常常难以想象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屠海鸣的“本职工作”。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报章上他那一篇篇文风犀利的政论文章、是他一次又一次在各类会议和交流活动中慷慨激昂的发言、是他那一本又一本聚焦“一国两制”香港实践的著作。
“不怕”的屠委员
时间追溯到2020年5月2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屠海鸣在人民大会堂短短6分钟的大会发言,获得6次热烈的掌声。
“我和家人的各种资料被起底和网上传播,我不断收到恐吓、骚扰电话……可我不怕,因为在我的背后是伟大的祖国!”
“要坚定‘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彻底铲除‘港独’势力的生存土壤!”
……
如今,令屠海鸣难忘的不止是那次大会发言,不止是“不怕”两字彰显出“以笔为刀”的决心,更是冲锋在舆论一线的经历。
“那一段时间香港真是不容易,非法暴力事件频发,破坏着香港的安宁。我们政协委员必须要站出来,与‘港独’势力作斗争。就算受到威胁也不能退缩!”那9个多月,屠海鸣一边积极参加街头的正面宣传、慰问警队等工作,一边撰写了230多篇政论文章。
屠海鸣说,他的文章有四大主题:紧扣“理”字,讲好“国安家好”的硬道理;紧扣“法”字,阐明法治底线是不可逾越的大原则;紧扣“情”字,唤起香港同胞爱国爱港的真情感;紧扣“梦”字,激发香港各界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精气神。
“邪不压正,风雨过后就是彩虹,好在香港在中央支持下,很快恢复明媚的阳光。”他笑着说,“那次大会发言得到大家的掌声,以及会后更多网友点赞,不是因为我讲得好,文章写得好,而是他们对爱国爱港力量的肯定和鼓励,是对‘一国两制’事业的坚定信心。”
如今,香港走上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屠海鸣依然在坚持不懈地撰文发声,为社会澄清谬误、化解分歧、凝聚共识努力着。
“不累”的屠委员
“作为政协委员,也确实作品数量不少,导致很多人以为我是专业作家。但其实,写文章完全不是我的主业。但写着写着,就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刚刚过去的2023年,屠海鸣在各类媒体上刊发了250多篇政论文章。出现在香港《大公报》等主流媒体上,有的刊登在《人民政协报》《今日中国》等中央媒体上,有的更以英文评论文章的形式在英文报章《中国日报》上刊登。
看似轻巧的一组数据,无不是一个个深夜的凝心聚力和汗水付出。
“每天都需要熬夜写文章,屠委员您累吗?”“怎会不累?但是正因为这些辛苦的付出,才让我的政协委员履职生涯更有收获感,更有成就感!”
评论文章在新闻写作中要求最高、最费心力。尽管屠海鸣出生于新闻世家,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但他有自己的企业需要运转,商业版图需要发展。每日写文章,着实也是不小的工作负担,他只能选择“铁肩担道义”!
《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传出的讯息》《龙年的香港最期盼什么》……浏览他最近的作品,便可以看出他的评论文章,不拘泥于一个领域,涉及时政、经济、文化、民生、教育等方方面面,其间的辛苦可见一斑。
“不停歇”的屠委员
“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发声。国家举行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节点时,我撰文阐述国家力量与香港贡献;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发布、国家‘十四五’规划出台,我撰文阐述国家蓝图与香港机遇;当每年的全国‘两会’召开时,我撰写‘委员手记’,扫描第一现场、阐发所思所想;当奥运健儿竞技场上夺冠、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我撰文阐述这是祖国的骄傲,也是香港的骄傲……”屠海鸣的文章,篇篇找准“共振点”,击中香港同胞的“兴奋点”,引起社会的广泛共鸣。
除了公开发表的文章,屠海鸣还写过诸多反映香港社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内部报告。恐怕连他也难以计算清楚,自己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写过多少字。
在屠海鸣的书架上,有他自己的5本著作,是他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见证。
“一朝是委员,一生政协情。作为政协委员,就应该多付出、多担当,写文章虽然辛苦,但我却非常幸福。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尽我所能为国尽责、为民履职。我不会停歇,这是政协委员最大的荣光!”屠海鸣说。
编辑:李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