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履职风采
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
——访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获得者胡建淼
人民政协网3月3日电(记者 张丽)“一事二罚”中的“一事”“二罚”如何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还能用吗?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强制行为中哪些可以作行政委托……每到周一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胡建淼都会准时“驻守”在微信公众号“法治咖啡屋”中,为界别群众解疑释惑并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成果集中呈现在“法治咖啡屋”的主打栏目“法治微咨询”中。如今这一栏目已持续近200期,所涉问题既有群众所需,又有法学界所关注,有热点亦有难点。“专设的公邮中每周都能收到大量读者来信,因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会先解答其中具有普遍性或紧迫性的问题。”胡建淼不无自豪地说道,伴随“法治微咨询”的开通,关注“法治咖啡屋”的“粉丝”数量开始逐渐多起来,如今已有5万左右。除此,徜徉在“法治咖啡屋”中,还能欣赏到“法治妙笔”下的古今中外法治故事,追寻“法治足迹”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治事件及评论,等等,让人们从不同维度感受着中国法治的深度、高度与温度。
“一边喝咖啡,一边聊法治”是胡建淼开设“法治咖啡屋”的初衷,他坦言,就是想用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5年来,胡建淼从中收集到不少以前在理论研究过程中所未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其中还包括中国社会深层问题。而他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的思考,也不断丰富着他的理论成果,比如他的代表作之一——《行政法学》,这部具有182万字的论著,自1997年出版以来已修订5版。胡建淼告诉记者,《行政法学》即将出版2024年修订重印版,补充收入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相关内容,以及近年来的最新理论思考内容。“理论研究通过为界别群众服务,与社会现实产生了互动。这种互动让我的理论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厚,越来越具有针对性,也越来越接地气。”胡建淼说。
在深化法学理论研究与推动理论成果转化上,2023年出版3部共计245万字学术专著、作十几场法治讲座、发表7篇论文……对于胡建淼而言可谓成果丰硕。不仅如此,他还“见缝插针”地在《学习时报》“新时代领导干部:法治连线”专栏上,不定期地针对新时代领导干部工作特点,进行理论上的普法和工作中的纠偏。他希望“能够帮助读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如今,胡建淼又全心投入到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与司法部就“服务为民”开展合作的50期普法短视频的创作与录制中。此项目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计划2024年上半年播放完毕。每期900字左右的普法文字,胡建淼都要一字一句地精雕细琢,以求在时长3至5分钟的短视频中,更好地向公众传播法治文化与法治精神,全面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领导干部应当掌握的法治知识。“随着普法不断深入,社会公众已逐渐了解或掌握相关书本、条文中的法律常识,这一项目以案讲法,结合中国社会深层问题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讲故事’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提升群众法治素养。”胡建淼介绍。
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胡建淼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建言献策,发挥专长优势,积极服务为民,以多种方式履职尽责。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开展的全国政协委员履职“服务为民”宪法学习宣讲活动中,胡建淼围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宣讲并互动交流,获得在场人士的一致好评。“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胡建淼深切感受到,法治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建设法治中国,不仅需要从体制机制上深化改革,也需要人们转变思维方式,真正从内心‘信仰法治’。”胡建淼始终为此做着自己的努力。
胡建淼曾多次说过,他立志成为法治中国的坚定践行者,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终身目标。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他亦身体力行始终遵循。2023年10月,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维护”出访活动,在出访前做了很多“功课”的胡建淼利用法学教授的身份,积极与出访国家机构、智库学者等开展交流,力图用海外学者所能接受的方式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胡建淼表示,“让世界更多人了解中国法治所具有的稳定性与优越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