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郭蓉:推动文化艺术进村,为乡村振兴赋能

2024年03月06日 18:4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张佳琪  王亦凡)近几年,“村BA”人气爆棚、英歌舞亮相海外、老游神有了“00后”拥趸……乡村文化的活力被多样“唤醒”,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郭蓉把关注的目光聚焦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她建议,进一步推动文化艺术进村,为乡村振兴赋能。

7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郭蓉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当前,保护好乡村文化资源其实十分紧迫。”郭蓉认为,应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用好现有存量资源,建立农耕文明的虚拟平台和资源库。她还建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农业遗产、传统技艺、手工绝活、特色美食等进行数字化影像记录、复原和保存。

让乡村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的参与。这些年来,郭蓉多次下乡调研、演出,她建议,实施文化艺术工作者进村计划,通过组织文化艺术各门类专家走进乡村,丰富他们的创作灵感,产出更多讴歌时代、赞美人民的精品力作。同时也鼓励他们发挥个人能力,助力策划各种具有乡村文化独特属性的节目或活动。她举例,“如帮助当地策划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村晚、村超、‘村BA’等,让农民唱主角,展现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火热生活。”

此外,郭蓉建议探索启动“我为家乡代言”文艺工作者返乡赋能计划。通过返乡赋能计划,充分发挥文艺名家的影响力,吸引带动更多的人才、资金、项目参与乡村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艺术工作者可举办各种形式的田野文化活动,如歌舞表演、器乐表演、诗歌朗诵、小型舞台剧、绘画等,将广阔的田野变成乡村文化最好的展示舞台。”她表示,让乡村文化变成可触、可见、可参与的一道特别的风景线,能够吸引更多城市居民体验新时代乡村文化,还能带动新的商机,为乡村带来更多文化活力。

艺术赋能农副产品的实践,既能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也能延伸产业链,有效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打造艺术家、乡村、农民、消费者实现多赢的模式。对此,郭蓉有着独特体会,“文化赋能可以让农产品不再是单纯的商品,让购买农产品变成一次生动有趣的文化体验。”因此,她建议,艺术工作者可以通过设计包装、创作故事,歌赋等各种艺术手法,为农产品增添独特的文化符号,使消费者在购买时与产品建立情感,感受更多文化内涵,由此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