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王亦凡)气候变化与人群健康有直接关系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的回答是:不仅有关系,而且由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正愈发凸显。
“通过对我国272个城市的研究显示,热浪导致死亡风险增加7%。天气骤变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呼吸系统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4%、13%、12%、18%、4%、13%和10%。”张兴赢列举了一组数据,向记者“科普”了气候变化正通过直接和间接等多种途径影响着人群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
张兴赢说,当前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还是一个新命题,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依然存在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工作机制不完善、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适应性研究不足、宣传科普力度不够等问题。”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张兴赢带来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引发健康风险的建议。
“气候变化对人群的健康影响还受到多重因素的复合影响,开展风险防控离不开气象、环境、生态、健康、医疗等交叉融合。”张兴赢说,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关键在于顶层设计与统筹谋划。他建议建立气候变化健康风险应对部际协调工作机制,多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还要编制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国家行动方案,统筹部署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监测预警,搭建气候变化与健康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多气象要素的健康风险早期预警系统,提出因地制宜的气候健康适应策略,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通、资源共融,为我国科学精准地应对气候变化人群健康风险提供科学支撑。
在研究方面,张兴赢认为要加强气候变化与人群健康的适应性研究,“比如,厘清热浪、洪水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复合级联式影响,加强分区域、分气候灾害、分人群和疾病类型的精细化研究。”
“还要关注针对老年人、户外从业人员等群体的相关科普知识供给力度缺乏的问题。”张兴赢建议,进一步加大气候变化与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力度,组织并实施气候变化与健康全国性科普宣传活动,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提高公众气候变化健康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