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4年全国两会专题>特别策划>政协委员谈发展

政协委员谈发展丨不断突破新的技术高度 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年03月09日 08:18 | 作者:邓中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其中,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所以也是最需要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

以中星微为例。我们承担实施“星光中国芯工程”,在集成电路领域深耕发展20多年,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通过努力,我们先后突破芯片设计15大核心技术,申请了4000多件国内外技术专利,推出中国第一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功实现部分领域核心芯片“自主替代”,并将“中国芯”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实现了国家公共安全技术产业的自主可控,开启了后摩尔时代智能摩尔技术路线。

当前,集成电路产业各项技术都处于追赶地位,但我们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落后不可怕,偏科最要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讲,值得欣慰的是,虽然目前我们集成电路整体水准不如美欧等老牌强国,但我们产业的完整程度并不差,这也为我们最终打破“卡脖子”封锁提供了最强底气。这也是中央最近为什么会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的一个产业背景,打开新的应用,就会带来新的机遇、新的发展。

最近几年,美国先后出台限制美资对我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科技企业投资,限制国内科技企业赴美上市融资等政策。我们应该始终保持高度清醒,要认清中美竞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明晰当前美西方正在利用其在资本市场的优势,从而打击我们最具活力和最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公司。

从客观上来说,西方封锁反而给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我们要坚持走自立自强发展道路,有效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积极推进“国产替代”,把我们完整的产业链与巨大的应用市场结合好,通过持久战,假以时日,我们就一定能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从这一点讲,害怕的不应该是我们,而是长期依赖中国巨大市场的国外芯片企业。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就是技术“标准”。标准是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技术规则和产业基础的重要载体,关键核心标准又可以衍生出全新的产业链条,可以说标准事关国家竞争力、国际话语权和全球产业链的战略布局,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同时,我们要紧紧抓住后摩尔时代难得的发展机遇,沿着智能摩尔技术路线,争取实现换道超车。

为此,我建议一定要以我为主,不要落入西方的圈套,当前首先要统筹做好金融与科技协调发展。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各项制度,补齐金融短板、提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坚守科创板致力服务国家科技创新的初衷,始终瞄准创新、服务创新,目前对“硬科技”芯片企业不仅不能关闭IPO,还需要开辟专门通道,加大力度加快速度予以支持。我想只要能够保障芯片领域“硬科技”企业得到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就能保留住关键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种子”,就能拥有不被“卡脖子”的“备胎”,也就有最后实现超越的“潜力”和“动能”。也就是说,有效发挥好金融服务科技功能,就能助力国家打赢高科技领域的贸易战、人才战和科技战。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下一步,借着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东风,我们将加倍努力工作,不断突破新的技术高度,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推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芯片产品,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邓中翰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