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巍
“新质生产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释放出鲜明信号,凸显我国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视和迫切感,也传递出我国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如是说。
陶凯元认为,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而知识产权是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精华部分,可以赋能和整合其他生产要素,具有乘数和倍增效果,在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须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陶凯元建议,在中央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发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最大合力,加快研究制定我国标准必要专利的政策与规则,维护国家经济重要竞争利益。
“要全方位依法保护集成电路设计创新成果,促进中国芯片技术自立自强;要狠抓‘重激励’型制度建设和‘强保护’性法律实施,为育种原始创新持续注入强劲动力;要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保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陶凯元说。
她还建议,在知识产权审判机构方面进行专门化的改造,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基础上设立国家知识产权法院,全面加强科技创新领域的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国家知识产权法院以审理全国范围内技术类知识产权二审案件为其职能,依法独立裁判案件。这不仅是对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有效应对,也是应对国际斗争的必然要求。”陶凯元希望,相关法律制度能够逐步健全完善,以法治之力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