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莹莹
翻开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马东平过去一年的履职答卷,提升敦煌文化研究高度和深度、增强敦煌文化品牌国际传播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023年5月,马东平跟随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前往敦煌,就“进一步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开展专题调研。调研中的所见所闻令她对敦煌文化作为中华文明同多种文明长期交流互鉴的特殊存在形态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敦煌文化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增强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也有了更多的感悟与思考。
近年来,甘肃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内涵,借助“敦煌文博会”等特色优势平台,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马东平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提升和改善的地方,诸如敦煌文化主要集中在研究领域,在服务于“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方面的创新性转化不足,对外传播时阐释语言偏重学术,难以获得国外民众的普遍认知与认同等等。
“要以文明的交流互鉴、文化的合作共赢,让敦煌艺术和文化真正走向世界”。马东平建议,多措并举构建敦煌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讲好文物里的中国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积极传播中华文化,阐发中国精神,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