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题: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四部门主要负责人回应民生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吴雨、黄垚、冯家顺
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024年从哪些方面重点推进稳就业?怎样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疾控体系建设有哪些新变化……在约1小时40分钟的时间里,4位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解答了12位记者提出的问题。
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来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主要负责人,回应民生热点,介绍惠民利民举措。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教育部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将如何发力?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去年底毛入学率超60%。教育部部长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从发现、选拔、培养和评价全过程来理解和推进。”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上好学”的愿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他介绍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质量差距,进一步增加优质学位;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优质教材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五方面发力稳就业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就业牵动千家万户的生活,也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23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今年人社部门将从哪些方面重点推进稳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但她同时提到,当前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仍待破解,稳就业还需付出更多努力。人社部门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重点从稳定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技能、优化就业服务、保障重点群体五方面发力,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
具体包括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进一步加大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扶持力度,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
据介绍,人社部门将在服务产业发展、创新培养方式、畅通发展通道、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社保卡问题,
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多措并举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
如何找准城市更新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体检’找出来的问题,就是城市更新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他介绍,今年全国将再改造5万个城镇老旧小区,建设一批完整社区;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城市地下管网,再启动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点的整治。
谈及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要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传染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 筑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监测预警更加灵敏、应急处置更加有效、技术手段更加先进、综合监督更加有力、科普宣教更加接地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
“不管哪个地方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都能第一时间派出国家队支援。”
据介绍,去年12月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后,甘肃和青海承建的3支国家队立即赶到灾区,助力实现灾后无大疫。
“我们还将新建5支国家队,并且在全国所有市、县建设基层应急小分队,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应对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4个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我国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提升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中国疟疾感染病例减少至零;结核病的发病率稳步下降,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麻疹、乙脑、流脑等疫苗可预防的多种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在遏制重大传染病、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方面所做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筑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切实为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传染病流行没有国界,防范应对全球传染病大流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