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五期 2023年第四期 2023年第三期 2023年第二期 2023年第一期 2022年第五期 2022年第四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3年第一期

油画语言的绘画性探索

——全山石访谈

2024年05月07日 11:11  |  作者:王文杰  |  来源:《画界》2023年1月第1期 分享到: 

王文杰(以下简称W):全老师,“梅尔尼科夫作品在中国—纪念梅尔尼科夫逝世十周年特展”终于与观众见面了。想请您谈谈策展的意图。

全山石(以下简称Q):提起梅尔尼科夫的名字,中国美术界早已不陌生。2022年8月间,上海梅尔尼科夫美术馆馆长沙爱德先生来联系,希望在今年梅尔尼科夫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两个馆联合起来策划梅尔尼科夫作品展览。考虑到当今国际和国内油画界的复杂现状,以及我们在疫情防控下力能征集到的作品范围等多方面因素,展览以“梅尔尼科夫作品在中国—纪念梅尔尼科夫逝世十周年特展”为妥。一方面通过对梅尔尼科夫在中国的这些作品的展示,学习他在油画语言的绘画性探索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对梅老的缅怀和对他艺术人生的追忆。

梅尔尼科夫不仅是一位有创造性、有独特风格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艺术教育家,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油画艺术人才,曾经两度来中国考察、写生、办油画培训班等。他也是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使者。他十分赞赏中国艺术的写意性,在创作中把东方中国写意的诗性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东西方艺术语言融会贯通,因此他的作品在中国颇受藏家和观众的追捧。我们在这次展览作品的征集过程中,由于疫情和种种客观原因,未能在全国范围征集,仅仅在我们了解到的南方一些藏家和美术馆,就征集了这么多梅老的作品。一个外国画家的作品在中国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并收藏,实为罕见。

克拉斯帕里风景(油画)40×80cm-1974年-(俄)安·梅尔尼科夫-杭州鹤云轩美术馆藏

克拉斯帕里风景(油画)40×80cm-1974年-(俄)安·梅尔尼科夫-杭州鹤云轩美术馆藏

W:您刚才说这次展览考虑到当今国内油画界现状指的是什么?

Q:在当今图像时代,过多依赖照片、影像、数码、媒体等,给绘画带来很大的冲击。有人说“绘画死了”。这话虽有点偏激和消极,但事实上,机械图像和数码图像的出现对写实油画确实是个挑战,更应该引起我们对油画语言绘画性的重视。

风-景(油画)48×63cm-1978年-(俄)安·梅尔尼科夫-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藏

风-景(油画)48×63cm-1978年-(俄)安·梅尔尼科夫-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藏

W:油画语言的绘画性正是这个画展的主题。其实全老师一直以来都在呼吁画家们要重视油画本体语言的研究。这个展览与之前艺术中心组织的一系列展览都有着文脉上的必然联系,构成了上下文关系,包括刚结束的“油画语言的探索—马玉如、高友林油画作品展”是一脉相承的。选择梅尔尼科夫在中国的作品是由于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案例,我们可以通过梅尔尼科夫个案的研究发现艺术家在创作中所注入的情感色彩,也只有把情感放进去的绘画作品才有可能生动感人,绘画性也才能释放出来,得以充分地展现。

W:从梅尔尼科夫的作品看,他不同时期的绘画有着不同的表现方法,就风景画而言,有的作品体现了古典的静穆的韵致,有的作品更像巴比松外光写生,有的则似东方逸笔草草的写意,而更多的是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结合,说明绘画性也是丰富多彩的。

Q:绘画性这个词在俄文中是“ живопись ”,在辞典中是指有生命力的、生动的描绘,并且是有色彩的描绘,也可译成油画性—富有形象的、神态鲜活的、生动的、概括的、绘声绘色的。是画家在表现客观对象时,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情感和领悟。绘画性是绘画语言的本体,也是油画语言的本体。梅尔尼科夫是俄罗斯“二战”以来新一代的艺术家,承上启下,他既继承了俄罗斯艺术中的优良传统,也吸取西方油画传统,并努力结合他所处的时代,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从这次展出的作品中也不难看出传统给他的启示,例如我们看到他的那幅《黄昏》就有意大利威尼斯画派提香和乔尔乔奈的影响,再譬如那幅大风景《雷雨》则显而易见是受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的影响。

晨(油画)39×50cm-1988年-(俄)安·梅尔尼科夫

晨(油画)39×50cm-1988年-(俄)安·梅尔尼科夫

W:梅尔尼科夫的现实主义创作都有哪一些特点?

Q: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具有浪漫的情怀、象征的色彩、纪念碑的样式,尤其具有绘画性的特征。他的主题性创作无论是题材的处理还是形式语言的探索,都获得了很大成功,成为俄罗斯苏维埃时期美术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新一代艺术家。他的创作上承俄罗斯绘画的传统精神,下接当代现实生活之根,在艺术上探索新的语言,既具有丰富的主题内容、深邃的创作意涵,又以创造性的艺术形式,画面具有生动的绘画性,使人耳目一新,使现实主义的主题性创作手法更加广阔、丰富,为油画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风-景(油画)23×40cm-1972年-(俄)安·梅尔尼科夫-上海梅尔尼科夫美术馆藏

风-景(油画)23×40cm-1972年-(俄)安·梅尔尼科夫-上海梅尔尼科夫美术馆藏

W:“梅尔尼科夫作品在中国—纪念梅尔尼科夫逝世十周年特展”主要展出他的风景、肖像、人体等作品,这些作品的绘画性有哪些特点?

Q:他的大部分作品反映现实生活中周围环境的静谧、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感,以及生活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他特别注重油画中的绘画性探索,用丰富的色彩、不同的形式和畅写的笔意传达内心感情和个性特征,诗情和画味相交融,画面呈现唯美的风貌。这里展出的150余幅油画和纸上作品是从各地美术馆和藏家的藏品中挑选出来参展的。这些作品表达了梅尔尼科夫独特的美学追求和形式语言探索。他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活,懂得和平的弥足珍贵,懂得享受大自然平淡的美。画面充满了憧憬、梦想、惬意、恬美。它诞生于爱的真理中,用自己美的作品照亮人们的心灵。他的风景源于大自然的感受,力求捕捉客观自然景色在自己心灵中的感应,抒发唯美情怀,表达超然物外的感受。作品往往在和谐、宁静、怡然中略带淡淡的忧伤。他画了多幅以“梦”为主题的作品,把人体与大地、天空、森林、湖泊等大自然景象融为一体,体现田园诗意的浪漫氛围,甚至含有东方的意蕴。

W:梅老给您的最大启迪是什么?

Q:梅尔尼科夫给我们中国留学生的至理名言是:“热爱自己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尊重艺术规律,善于去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和著名画家萨里扬给我的忠告如出一辙:“你以后应该表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画中国色彩的油画,不要列宁格勒的灰调子,你应该画中国自己的那种阳光灿烂的、色彩强烈的中国特色油画。”梅尔尼科夫与萨里扬的话一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1960年,我从列宾美院毕业回国,从此与梅尔尼科夫先生一别就是三十年。漫长的岁月使我们渐渐疏远陌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美术学院邀请了梅尔尼科夫来访讲学,我也几次出访俄罗斯,拜见梅尔尼科夫,重新建立起来的友谊使我们更加亲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这段时间给他编辑、出版了《梅尔尼科夫作品选》和《梅尔尼科夫纸上作品选》两本画册,所以,我经常见到梅老。

河-畔(油画)50×90cm-2006年-(俄)安·梅尔尼科夫

河-畔(油画)50×90cm-2006年-(俄)安·梅尔尼科夫

W:油画起源于西方,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为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油画作为世界性的艺术语言,它的发展需要更加广泛地开展国际间的交流。请您从中外文化交流的角度谈谈策划组织这个展览的意义。

Q: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仍需要一种开放的姿态。新时代艺术发展仍需我们继续以开放的胸襟接纳世界优秀艺术成果。今天,我们组织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展览,一方面是为了缅怀我们的老朋友梅尔尼科夫的艺术人生和他对中俄美术交流所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他别具魅力的艺术作品的研究,将启示我们进一步探索油画语言的多样性和油画语言的民族特色。只有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在交流和比较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油画的民族特色和在油画中体现中国精神。

W:谢谢全老师给我们讲述策划这个展览的目的意义,以及这个展览背后的故事。它将为观众的观赏读画提供一个很好的背景和语境。

(访谈内容有删节)

责任编辑:张月霞

版面设计 :汤炜

未标题-1

2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