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为首都高质量发展 贡献政协力量>协商建言
北京市政协聚焦“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社会支持机制”开展调研
5月22日,北京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组织“强化青少年体育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议题调研组到昌平区天通苑体育馆调研,现场观摩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天通苑校区在公共体育场馆开展体育课,了解体育馆开放运营情况,听取市体育局关于全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及对外开放情况的介绍,围绕“健全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社会支持机制”与部分学校、公共体育场馆、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座谈交流。
据了解,北京市现有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做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各区公共体育场馆积极与周边学校、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体育场地服务、赛事服务、课后服务等,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单位性质存在差异,运营成本也不尽相同,免费或低价开放会给公共体育场馆健康可持续运营带来极大压力;体育培训机构招生难、经营难,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力度有待加强;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进入学校参与课后服务和体育专业指导的渠道还不够畅通等。
调研组建议,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合理规划利用现有社会场馆,新建体育场馆选址应优先选择学校或其周边,进一步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学校与公共体育场馆签订合作协议,加强资源共享;积极探索大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向社区、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等分时段有组织开放;综合用好卫生、科技等系统资源力量,为青少年特别是肥胖等特殊青少年开展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专业的指导;发挥民族体育协会作用,在中小学积极推广对场地要求低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部分市、区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市、区体育局有关同志,部分学校、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培训机构负责同志和模拟政协师生代表参加调研。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