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正商量 提案摘编 议政瞬间

首页>协商>协商建言

“ 联”动八方聚合力

——重庆市巴南区政协创建“五联”特色委员工作室

2024年05月29日 15:2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5月7日上午,位于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景竹一村的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内,50余名80多岁的老年人歌声嘹亮、神采飞扬,正饱含深情唱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也表达着对巴南区文学艺术(兴趣联)委员工作室的感谢。

该福利院四周花溪环绕,鸟语花香,主要承担全市城镇“三无”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老人的养老服务,但单调的养老生活逐渐让老人们感到苦闷。

区政协委员在调研中了解到福利院的实际情况后,立刻动员区文学艺术(兴趣联)委员工作室的各位成员,一起集思广益,讨论如何发挥文学艺术的趣味性来帮助福利院的老人。

在委员工作室的多方协调与努力下,最终这个年龄总和超过四千岁的合唱团成立了。每周二还有专业老师前来给老人们上课,从最简单的练声到四个声部的简单磨合,老人们逐渐在音乐中找到生活乐趣。

“委员工作室帮助我们成立合唱团,还请专业老师来给我们上课,我们现在每天都在交流唱歌的技巧,琢磨发声的方法,养老生活不再单调。”合唱团的老人们说。

听着四处飘荡的歌声,一直揪心老人情绪健康的福利院相关负责人也放下心来,“多亏了委员工作室的帮助,福利院合创团才能迅速从一个想法变成现实,老人们的精神状态比以前好多了。”为了进一步丰富福利院老人的生活,委员工作室又推出了舞蹈和书法两个兴趣培训班,每周三门不同课程安排,让老人们单调的养老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文学艺术是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身心愉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区文学艺术(兴趣联)委员工作室的成员们表示将继续以“走出去”的形式,组织更多的文艺志愿者深入界别群众,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开展类型多样的文艺培训活动,增强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责任感、荣誉感。

区文学艺术(兴趣联)委员工作室的成立是区政协的一次创新探索。根据不同界别特色、地域特色、专业特色,区政协立足委员自身职业特长、兴趣爱好、专技学术特点和资源优势,按照来自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与界别群众的内在联系逻辑,按行业联、兴趣联、属地联、专技学术联、属性界别联五个模式建设“五联”委员工作室,为委员履职搭平台、建机制。

在该模式的推动下,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作用,聚焦群众诉求,化解矛盾,凝聚共识。除了区文学艺术委员工作室常态化为福利院的老人开展合唱、舞蹈、书法等专业培训;区数智装备制造委员工作室通过多方协调开通定制公交线路,有效解决了园区60家企业2000余职工及周边群众上下班高峰出行难的问题;区人民医院委员工作室则利用专业医疗资源,积极研讨医疗下沉服务工作,促成区人民医院与界石中心医院合作,推动了区域医院资源共享、检验结果互认的实现。

下一步,巴南区以现有委员地区小组为基础,以前期委员工作室建设经验为指导,以属地和产业特色为划分依据,将其扩充到“五联”委员工作室,按照“六有”要求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扩大委员工作室覆盖面,目前“五联”委员工作室已增加到18个,参与委员由20%提高到50%,为更多的委员提供学习宣传的平台和服务群众的阵地,也增强了委员工作室的影响力。(广告)

编辑: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