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协商建言
在文旅协同中“越走越亲”
——京津冀六城市(区)政协围绕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建言
地缘相近、文脉相通、人缘相亲,京津冀三地同为一朵花上的花瓣,协同发展10年,随着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入,整朵花将更加璀璨夺目。
助力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各级政协积极搭建平台。北京市海淀区政协、通州区政协与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协及河北省保定市政协、沧州市政协、唐山市政协联合打造的“六城市(区)政协合作机制”,便是助力协同发展的一个平台。5月29日至31日,这一机制第5次会议在唐山市举行,聚焦在文旅协同中“越走越亲”主题,六地政协组织和相关企业同志为共同做好旅游大市场积极建言。
资源共享 共同开发
“从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高度,找准文旅协同发展的契合点、着力点。”海淀区政协主席刘勇表示,要以更高站位、更开放心态、更宽广视野,瞄准合作共赢目标,深挖“文”的资源,做足“旅”的文章,积蓄“协”的动能,共同建设区域协同一体化大市场,推动六地形成文旅资源共享、文旅服务协同、平台渠道共用、精品路线共推的发展格局。
“强化错位互补,共同构筑融合型旅游生态。”保定市政协主席李俊岭提出,由六地政协、文旅部门和相关企业家组成文旅协同发展联盟,定期深入研讨交流,共建共享旅游统计体系和大数据分析体系,精准破解堵点难点卡点,加快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文旅品牌体系,推动落实六地旅游跨区域“同城待遇”政策。
六地文化资源、场馆资源、学校资源、专家资源丰富,沧州大运河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重阳从研学体系建设角度建议,进行项目跨地域合作开发,开展青少年跨地域、跨城市、跨机构的线上线下研学活动。“促进文旅产业聚集,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州区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度假区有限公司政府事务副总裁许利平以度假区为例,说明带动性旅游项目对区域经济具有直接作用,建议共同关注旅游带动项目建设。
市场共育 协调联动
“今天在座的有国内一流的旅游平台企业,希望能深入对接、互动对接。”唐山文旅集团董事长宋建军建议搭建旅游共享平台,聚合分析各地旅游文化资源,统一规划,打包营销。保定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杰说,全域景区联合营销能极大提升景区知名度和游客重游率,他倡议借鉴各地惠民年卡项目成功经验,整合六地文旅资源,打造畅游一卡通,推动构建更为广阔的文旅消费市场。
通州区政协主席张德启说,京津冀在文旅方面需加强系统性统筹推动,许多区域旅游线路行政区划特点鲜明,但各地景区相互串联成线的黏合度较低。他建议,优化文旅协同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沟通协调机制,整合、共享、串联各地文旅资源,在规范标准、政策制定等方面开展更多协同合作,形成更广泛合力。
谈到区域性文旅市场开发,沧州市政协主席王晓燕说,大运河一水连三地,是京津冀共有的代表性名片之一,要同打大运河文旅“一张牌”。她建议,共同编制京津冀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统筹三地整体性布局和差异化开发,推动空间规划、行业管理、知识技术、数据共享等方面协同,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
品牌共创 扩大影响
“加大文旅宣传投入力度,强化区域一体化营销宣传。”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协主席韩远达建议,六地要加强与各类媒体平台,特别是新媒体平台合作,联手开展文旅宣传推介,提高游客认知度和好感度,共同举办“同奏一支曲”“同唱一台戏”等文旅节庆活动,扩大六地文旅品牌知名度。
唐山市政协主席苏铁成说,政协要为共同打响京津冀“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品牌贡献智慧和力量。他建议,引导企业家委员互动走访,创新开发研学、民俗、户外运动等新型旅游项目,推出一批互联互通、优势互补、长短结合的精品线路,形成优质旅游资源有效供给,增强京津冀区域旅游品牌影响力。
对一些地方旅游出圈的原因进行剖析后,海淀区政协委员、抖音集团政务合作副总经理贾临远建议,基于平台特色玩法,将当下流行热点话题与现有内容元素重组,转换传播角度,增强差异化文旅品牌优势。“实现地区间、景区间广告置换,形成区域旅游宣传合力。”天津滨海泰达航母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超建议,京津冀各地、各部门利用各自线上自媒体平台、线下景区宣传载体,对文旅资源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区域文旅影响力。
会上,来自各地的文旅企业与唐山市相关部门、企业进行对接,探索六地在文旅协同中“越走越亲”新路径。这是会议形成共同做好旅游市场共识的体现,在此推动下,六地必将揭开文旅协同发展的新篇章。(本报记者 高新国)
编辑: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