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协商建言
构筑好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
杭州市西湖区政协召开“加强全域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构建智慧安全韧性城市生命体”专题协商会议
人民政协网杭州6月7日电(记者 鲍蔓华)智慧安全韧性城市是指针对灾害事故,在“事前”能够有效防范安全风险,在“事中”能够有力消除安全隐患,在“事后”能够快速应急救援
“杭州市西湖区在智慧监管等方面已积累诸多经验,但在基层村社韧性治理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创新。以基层村社韧性治理为抓手,打造全域‘安全社区’;以社区单元内社会组织为依托,打造社区‘救援联盟’,形成具有西湖特色的应急模式。”杭州市西湖区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厉华笑建议。
在前期深入调研基础上,6月5日下午,杭州市西湖区政协围绕“加强全域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构建智慧安全韧性城市生命体”开展“请你来协商”专题活动,政协委员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绘西湖城市安全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更新和现代化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力提升城市安全风险感知能力,优化安全隐患
围绕西湖区委打造智慧韧性城市“生命体”的部署要求,区政协组织各界别委员和行业专家成立专项课题组,先后赴武汉、成都等地学习取经,深入相关部门和企业调查研究,并收集300份调查问卷,广泛征集意见建议。
打造智慧安全韧性城市,数据集成至关重要。西湖区政协委员、浙江省工程咨询公司执行总经理黎毅提议,打通住建、城管、消防、交警等多部门的监测数据和信息,将“十安卫士”打造为集预警、指挥、调度、救援等功能为一体的可视化操作平台。
围绕加强城市内涝防治,西湖区政协委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技术总监徐虹从加强顶层设计和风险评估、提升基础设施和排水能力、完善联动机制和智慧管控平台、提高人防和技防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
着力提高消防救援专业化及实战化能力,西湖区政协委员
西湖区政协委员、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测绘工程中心副主任曾文华从地质和山洪灾害防治的角度,建议尽快推进大清隧道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加强山洪灾害危险区河道治理和工程施工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并加大灾害防治统筹力度和智能监测力度。
针对西湖区危旧房治理方面的难题,西湖区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周家伟从创新资金投入机制、优化解危方式、加强土地规划等政策支持、简化流程手续等方面提出建议。
紧扣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委员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面对面交流中,西湖区应急管理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逐一回应委员们的意见建议,现场协商氛围浓厚。
“近几年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多发频发,西湖区选择这一课题既及时又精准。”特邀专家、浙江大学韧性城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汪英俊表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要和城市中长期建设规划高度融合,并建立完善系统性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和动态风险研判机制。
“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认真采纳,凝聚起最大合力,将委员们的好想法、好建议真正落到实处。”杭州市西湖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思路理得清、重点找得准、建议提得实!”杭州市西湖区政协主席叶泽表示,要提高站位,深化对“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认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的顶层设计;提高系统战斗力、问题解决力、技防统治力,注重对重点安全隐患问题的排查整治,优化数字技术管理方式,持续推动西湖区智慧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切实构筑好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西湖区政协要做好协商成果转化的“后半篇文章”,综合运用调研、视察、协商、监督等方式,持续跟进、持续建言,为奋力打造科教文创高地活力品质城区贡献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编辑: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