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两岸>资讯
“两岸一家亲”温泉甲辰红楼端午文化节在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举办
人民政协网北京6月8日电(记者高杨)情浓四海,夏雨淅淅,2024年6月7日上午,“和满京城,奋进九州——海峡两岸一家亲”温泉镇甲辰红楼端午文化节在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举办。
7日上午九时,活动正式开始,海峡两岸师友齐聚四海孔子书院论语堂。
台湾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林忠山先生,台湾三一寰宇文化协会执行长、四海孔子书院导师杨庆亮先生,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前副校长、荣誉教授、中华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长陈合成先生,作为台胞代表,作了热情洋溢的视频致辞。值得一提的是,陈先生除了欣然参与本次端午文化活动,同时为了支持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的筹建,支持两岸同胞的文化交流,特意将自己的巨幅画作(一幅为台湾阿里山,一幅为玉山)相赠,令人感佩不已。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天的活动,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为嘉宾们特别布置了独具端午特色的文化体验。在书院老师的帮助下,嘉宾们除了在卷轴上签字,还共同绘制五彩龙,佩戴五彩绳,气氛融洽和谐。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
海淀区委常委、海淀地区海外联谊会会长徐振涛对为本次活动付出努力的温泉镇和四海孔子书院的师生表示由衷的感谢,通过文化交流加深两岸同胞的了解,促进心灵契合,这是很重要的工作,冯院长一直以来锲而不舍做这样的工作,值得高度肯定和支持。徐会长说,海淀区有三山五园,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发展的创新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近年来,我们依托海淀地区海外联谊会,以文化为纽带,广泛联系海内外中华儿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是我们共有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家园。端午节是中国文化的醒目符号,承载着融入民族血脉的家国情怀,蕴含着
文艺演出活动由十个节目组成,涵盖歌舞、民乐、射艺、朗诵、武术、弹唱、演奏等多个内容,精彩纷呈,掌声不断。
端午节是我们华人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追思大诗人屈原。今年端午节有一点不一样,端午节又称为龙节,今年是龙年,今年的端午是龙年的龙节。龙是中国人的文化符号,代表着自强不息、与时偕行,寓意吉祥安康。对此,四海孔子书院师生特意创作了舞龙的节目《中国龙》作为
紧接着,独舞《莫问归期》以其婉约柔美吸引了众人目光。表演者宋楠犹如仙子下凡,舞姿飘逸,宛如清风拂面,将端午节的柔情与浪漫诠释得恰到好处。
我们
在今天的嘉宾中,不仅有港澳台同胞,还有很多海外留学生,他们是传递中外友谊的使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来自缅甸的硕士留学生BA OO巴悟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吉他弹奏《缅甸歌》。
武术表演《中国功夫》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王迦圆、熊艺竹等十六位表演者身着武术服,动作矫健,招式凌厉,将中国功夫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次出拳、踢腿都伴随着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
泉之声合唱团带来的诗朗诵《清歌吟端阳》。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赞美端午节的诗篇,歌颂着屈原的爱国情怀。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这是屈原《天问》中的诗句。浩瀚星空,美如诗画,辰宿列张,为人们开启奇妙梦幻的天窗。
琴诵端午《诗经•子衿》《离骚》则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古色古香的世界。古琴的悠扬旋律与吟诵学生的深情吟唱交织在一起,仿佛让人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氛围。
最后,大合唱《同根》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在领唱于敏及北语港澳台学生和国际学生的带领下,全体参与者共同唱响了这首温馨感人的歌曲。他们手挽手、心连心,共同表达了对家人、对朋友、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热爱。
今年的端午节活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每一个人心中难忘的回忆。
节目表演结束,由于今日有雨,书院师生将原定的游园会活动设在了论语堂内。活动精彩纷呈,所设置的摊位包括甲骨文诗词、手工粽子体验、香囊制作、五彩绳、手绘扇面、彩色舞龙、非遗草编、投壶等。嘉宾们纷纷驻足,欣赏和体验精彩的端午文化。
文化演出活动结束,部分嘉宾移步书院中西人文讲堂,就如何进行中华文化的传播进行座谈,参会嘉宾就会议主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编辑:贾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