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协商建言
九龙湖:绿水青山如诗画 生态旅游聚人气
波光蓝天一色,碧水青山相映。泛舟湖上,四周黛峰如眉;微风吹拂,湖面涟漪潋滟,宛如置身在古人的诗词中……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是初夏时节宁波镇海九龙湖的景象,也镇海区政协委员秦红波眼中家乡的模样。这座位于宁波城市北部的小镇被5.2万亩山林和574公顷的自然湿地环抱,辖区内四湖相连形成独特的景象“四湖连珠”,物种丰富多样,有“浙东香格里拉”的美称。夏天,在九龙湖游船赏湖、登山漫步,或是在乡野寻趣、体验农家生活,不仅成为了不少市民们的选择,还吸引了省外游客到访避暑。
“绿水青山既是九龙湖的靓丽底色,也是九龙湖产业发展的金名片,充分挖掘并放大生态环境带来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实现生态文旅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一直以来前进的方向。”秦红波表示。近年来,九龙湖围绕“生态优美、产业优质”目标发展,深化全社会生态实践,让保护与发展协同推进,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其中,大力开展“生态+文旅”,文旅赋能山水,为美丽景色增添“附加值”。
在临湖的大草坪露营谈天,在精品民宿度假休闲,数夜晚乡间清晰可见的星辰,品尝一杯香味四溢的湖畔咖啡……秦红波所居住的秦山村是小有名气的网红村庄,因为地处山林腹地,背山靠水、气温适宜,尤其在夏日游客格外的多。曾经的秦山村也是一个无人问津的旮旯村,不但地理位置偏僻,而且产业落后。
2018年以来,村庄因地制宜开展美丽乡村改造,整合旧仓库、猪舍等乡村闲置资源,保留富有文化底蕴的石头房、石桥等元素,还邀请政协委员、老党员、新乡贤等各界人士一同出谋划策,建设乡村文化馆、插花艺术馆、游客服务中心,引导村民关闭能耗高的翻砂厂、石英厂,改建民宿、农家乐、茶室等,做强杨梅、笋干、土豆等农产品。近两年又完成1.35万平方米湿地、溪坑生态修复提升,拓展森林探险、草地露营、骑行等年轻人喜爱的项目,为村庄发展增添新动能。
“现在我们秦山村已经是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也成为了游客心中‘向往的生活’。”秦红波自豪地称。为了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每周她也会叫上自己所在的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去村庄里捡拾垃圾、开展垃圾分类和文明旅游引导,呼吁游客一同守护村民们引以为傲的绿水青山。
以“绿”增“值”,以“旅”聚“势”,秦山村的发展是九龙湖绿色生态的缩影。依托山水,该镇多维度拓宽“旅游空间”。进山,全长百余公里的登山健身步道如蛛网般遍布苍翠山林,串联起禅意古寺、山间瀑布、革命遗址等多个景点;临湖,引进皮艇球、皮划艇等水上项目,开展马拉松、骑行等赛事活动,打响运动品牌;田间,现代化农业园区和近郊精品果蔬种植采摘,为亲子游、研学游、团建游提供了更多选择。高端民宿、乡村咖啡馆、文创商店等文旅业态不断丰富,实现年游客量超171万人次,旅游收入1.28亿元,推动美丽风景从观光型到综合型转变。
今年夏天,该镇还开展了民俗大巡游活动,由舞龙、大头壳子、踩高跷等本地民俗队伍组成的百人方阵,走入九龙湖的绿水青山,以民俗巡游的方式展示本地文化故事,推介夏游路线和未来文旅项目,在拉开夏季游的同时为夏日文旅积攒人气。
“通过优质的项目带动片区发展,用多元化的活动和定制化的服务丰富游客体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极,让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旅游饭’。”作为镇海区的政协委员,秦红波也持续在为家乡的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用实际行动与更多人一起守绿护绿,在生机勃勃的山水画卷上,以绿为底蕴写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诗篇,让生态环境“含绿量”成为提升乡村共富“含金量”。(记者 鲍蔓华)
编辑: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