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协商建言
看“178环线”如何火了旅游富了农家
——重庆南川区政协助力旅游新业态创新发展小记
6月伊始,随着气温升高,重庆近郊游逐渐迎来消夏旅游客流高峰,端午节假日前后,南川金佛山“178环线”再次火爆“出圈”。这条旅游线路的建设背后离不开区政协的倾情助力。
“金点子”变为“硬措施”
世界自然遗产地金佛山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而“178环线”以大金佛山为核心,进行全程178公里的环山山地自驾旅游,对带动南川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今年初举行的南川区政协十五届三次全会上,区政协常委舒从全作了“关于打造金佛山国家风景道”的大会发言,建议围绕南川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金佛山“178环线”为风景道主干线,联动打造周边以山王坪、大观、乐村、神龙峡等为主要支线的“多线、多点、多站”结构路线。10余名委员还聚焦进一步完善“178环线”基础设施、旅游产品、特色餐饮服务等方面,提交了联名提案。
委员们的建言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该联名提案作为重点提案督办。半年来,在区级相关部门的跟进办理下,一连串“金点子”转化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措施”。
据了解,金佛山“178环线”新设置“178”地标、指引牌等标识120多块;合溪镇骆九台公路、三泉镇大南丫至观音村5公里“四好”农村公路已建成通车;德隆镇陶坪怡景高山露营基地入园公路2.3公里主路完成路面硬化;环线主要景区已覆盖充电桩125个;开通从渝中区解放碑到金佛山景区的直通车,打通了重庆网红景点到金佛山景区旅游的“最后一公里”。
“乡土货”变成 “香饽饽”
走进“178环线”上的金山镇玉泉村1000亩糯玉米基地,放眼望去,一畦畦玉米长势喜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3年起,随着“178环线”旅游的持续升温,区政协委员、玉泉村名誉村主任刘练以市场价保底收购的方式,带领玉泉村13户村民种植了500亩糯玉米。“金佛山糯玉米品质好、味道好,深受游客青睐,产品一成熟,就被一抢而空,13户村民实现增收75万元。”刘练高兴地说道。
“去年在刘委员的带领下,我种植了40亩糯玉米,收入6万元。正是她的帮助,让曾经无人问津的‘土货’成为如今的‘香饽饽’!今年我种植了70亩,对持续增加收入非常有信心。”村民王启刚一脸幸福地说道。
除糯玉米以外,很多游客还希望能买到金佛山的其他“土特产”。为此,刘练又积极对接沿线金佛山药蜜、土猪、青脆李、方竹笋等种植养殖农户,帮助更多村民实现增收:“我们把农户的农产品收集起来统一售卖,既方便游客购买,剩下的农产品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帮农户卖个好价钱!”
“毛坯房”变身“农家乐”
沿着宽敞的柏油路驱车进入三泉镇莲花村,青山环抱村落,溪水潺绕家园。一大早,区政协委员、鹊凰民宿山庄总经理夏明月就忙得脚不沾地:“这段时间每天有100多人在我这里吃饭,30多人在这里住宿,我们每天凌晨五点就开始忙碌。”
随着“178环线”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莲花村旅游逐渐“火”起来。“为了满足越来越多游客的需求,我今年带动周边12户村民把原来的毛坯房进行了改造,升级为农家乐,一起吃上‘旅游饭’。”夏明月说。
“在夏委员的带领下,我把原来的土坯房进行了升级改造,现在能一次性接待20多名客人。”曾在外务工的村民夏明福高兴地说。如今村里的巨大变化,夏明福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我也不打算外出务工了,下定决心在家把农家乐搞好,既能挣钱又能顾家!”
如今的“178环线”上,一个个特色民宿、一片片露营基地、一处处自驾驿站正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冒”出来。今年2-6月,借助“178环线”的发散效应,沿线新增15家民宿和32个高品质露营地,300余户村民将“毛坯房”升级改造,办起了农家乐。这些变化,正是南川区政协发动委员积极助推旅游新业态创新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务实之举。(通讯员 李沁财 本报记者 凌云)
编辑: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