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4年第三期
浩瀚风云书华章
主持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柯云瀚先生在讲解书法的时候,曾分享了其中的“四感”,即手感、通感、灵感和情感,可谓道出了真义,使人颇受启发。事实上,一件真正优秀书法作品的诞生,除了“四感”,其核心的三大要素也不可或缺,那就是传统、时代和个性。柯云瀚作为当代颇具实力和知名度的书法艺术家,他诸体皆能,尤以行草书为精。以其行草书作品为例,取法既有专攻,又有博取,颜真卿、米芾、王铎、傅山、怀素等皆为他所师承,并融汉篆汉隶、南北朝墓志为一体,从而形成雄强豪放书风。正如他本人所言:“对传统的认识、理解、开拓、回眸、结缘要始终如一,终其一生。”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深厚传统功力的支撑下,他的创作心手相应,法意兼具,收放自如,别开生面。其书风雄劲奔放,酣畅淋漓,刚柔并济,情趣迭出,既具有强烈的时代信息,亦显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其巨幅力作更是极具张力,震撼人心。在倾心艺术创作的同时,他还成功策划组织了全国著名书法家走进闽西红土地活动及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作品展、第二届国际刻字作品交流展、海峡西岸当代书法精品展等大型活动,为推动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栏目主持:全国政协委员 张 继
云山·松柏联(行书)/柯云瀚
当代的思想解放大潮,使书法艺术进入到一个令人振奋的复兴时期,从事书法者人数众多,真正能脱颖而出者为数不多。个人的思想、文化底蕴是决定因素。柯云瀚,一位生长于福建漳州的书家,在当代书坛中一直稳稳驾驭着他的航船,扬起风帆,勇立潮头,成为书坛瞩目的一颗耀眼明星。
云瀚对书法传统的继承源自其祖父。其祖父在漳浦县颇具书名,写得一手规范的小楷和柳体,云瀚八岁时在他指导下写字,这与我少时入手柳楷相同。柳书严谨,笔画方整,极具力度,少时写好柳,即使以后不再涉足,作为用笔、结体基本功的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阶段。稍长,他被颜体的丰腴、刚劲征服,从上师范到学校任教的数年间一直集中攻颜。他的母校墙上至今还保留他用颜体书写的《师范生手则》和《新三字经》。此后,他开始广泛的涉猎,临写、创作均以行、草、隶为主,间亦写楷、篆。但我以为,他的行书、草书是其代表性书体,由于他对明末几位大家的沉醉,尤其对王铎狂放不失厚重、奇峭不失温润、开张大气书风中不乏晋韵风格的顶礼膜拜,使他内心寻找到了可与之相通的艺术语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书坛临写王铎者甚多,大多数人仅得其表,或一味狂放,缺乏蕴藉;或不再上追晋人,将王铎庸俗化,王铎书法中巨大的艺术内涵、人文精神和对传统尤其对“二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是一般学王铎者很难触及的。而云瀚对王铎的继承,首先在形质上的准确掌握,我们从作品中可看到他对王铎线条起伏转折表现出力度的深入理解,对王铎由于字的形体所呈现出的变化从而形成独特的行气和章法的灵活运用。当然,他并未停留在对王铎的摹写阶段,我们细读其作品,不难感到黄庭坚、米芾、黄道周的气息,也能找到“二王”及晋人的韵味。学习书法艺术的方法和规律,即从一家入手,熟练掌握,成为看家本事,再广泛吸收、融会,从碑帖的“奴隶”逐渐成为碑帖的主人。然而学书到此也仅走了一半路程,对传统的继承,第一是形质,接着就要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即在古人作品和论述中寻找更为内在的艺术精神,云瀚对这一点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曾在谈学书的层次问题时说:“我认为训练童子功很有必要,所以学书必须从小就开始……年轻时重在掌握技巧,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技巧以外的东西(通常称为字外功夫)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书法实质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弘扬。”他认为现在学书人见得多,在技法上可能比古人好,但人文精神不如从前,需要我们去古人丰厚的矿藏中挖掘,寻找出我们这个时代所用的东西。他坚定地以古人作品和艺术精神作为根基,来构建自己的艺术大厦。从夏商周、秦汉至明清,先人作品中的博大、豪放、稚拙又充满灵气的特征,以及内中所蕴含的正大气象和充满生生不息的变异精神开启了他的悟性,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成了他艺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通览其作品,无论篆隶行草楷,均具严谨扎实的传统功力,充满浓烈的古典情结,他对传统把握之“到位”,绝非那些仅在传统上浅尝辄止者所能理解和达到的。
(宋)苏 轼《满庭芳·香叆雕盘》(隶书)/柯云瀚
然而,当代书家能为书坛所认可的原因不限于从形质到思想对传统的继承,尽管这一点极其重要,其作品还应具备鲜明的时代感。设想若干年后,后辈看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应一眼就辨识出是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所作,从形质到气息都不与古代任何时期相混淆。我们这个时代数以万计的书家,如果寻找不到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语言,那么在后人眼中,我们就是一群没有思想、没有创造能力的艺术侏儒,这种结果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柯云瀚的作品之所以感人,使人感到亲切,正是他用现代人的审美视角进行创造,无论书写何种书体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代人较历史上任何时代书家条件优越之处,是能看到几乎前人难以触及到的所有经典作品,可以看到甲骨文、简书、残纸及大量虽法度不严却充满自由精神的民间书法,还可以从西方艺术尤其现代艺术诸流派中吸取可以为我们所用的精华。有思想的书法家,可从容地站在一个纵观历史、横观世界的制高点上,以当代的审美眼光,选择、创造融古今中外文化为一体的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艺术语言。云瀚即具此种眼光,他敏锐地感觉到,当代的人们处于一种精神昂扬、意气奋发的思想解放的大潮之中,时代需要多种艺术风格,更需要体现民族浩然之气和豪迈精神的正大气象,需要充满激情的黄钟大吕之作。云瀚的作品大多为二至三米的巨作,将字写大,整幅作品有强烈的震撼力,需要作者娴熟的驾驭文字的技巧,包括笔力、结体、行气、墨色、章法等多种因素,这是一种整体上赋予各种不同因素的现代色彩后归于统一的艺术创造力的获得,重要的原因是社会环境、审美倾向、时代精神向艺术家提出新的要求,以及艺术家不断适应这种要求而最大限度调动自己创造力之间互动的结果。云瀚在近十多年间不断获得一个又一个机遇,并紧紧地抓住了它们,他的作品总是与时代思想和审美主流息息相通,这是他事业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
古人题山水图(隶书)/柯云瀚
柯云瀚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从中外艺术史上所有艺术家成功的规律看,艺术个性是检验艺术家最重要的试金石。纵览历史上任何艺术大家的作品,不用看落款就能识别出作者,因为他们创造出了属于个人独有的艺术语言。云瀚的作品已具备这一特点。在他入选的各种大型展览上,只要在展厅中扫视,云瀚的作品立即就能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进入眼帘。他的作品以行草书为主,无论巨幅中堂或对联,其具有张力和奇峭的结体,坚实而具有弹性的线条,浓厚与枯竭相间的墨色、大小错落、疏密有致的行气与章法,都已形成他独有的艺术语言,我们可将其称为“柯家法”。“柯家法”整体上显示的特征是豪放、大气、严谨而充满灵气。他以继承王铎为主,上追米芾、“二王”,由此形成了其风格。但他不局限于王铎一路,偶尔会出现充满禅意的简远风格和字形扁方而充满跌宕变数的现代意味之作,即使如此,我们也能识别出作品出自云瀚之手,这是艺术家成熟的表现。
(魏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楷书)/柯云瀚
他的隶书也别具情趣,创作的数量虽然较行草书少,偶尔为之,却令人击节:他融会了《张迁》《礼器》《石门颂》诸碑特点,稚拙而俏丽,严谨而轻松,坚实而富于变化的线条与稍显斜势的结体,加之字体大小、长短、宽窄的处理和看似不经意的布局,此种“柯家法”的隶书也同样充满艺术魅力,在当代风格众多的隶书中别具一格。
柯云瀚的楷书风格多样,魏、唐并重,但他不停留在形似阶段,他在难以突破的书体中同样做着冲破藩篱的努力。千余年来,无数写颜体的书家都因限于一味模仿而没在书史上留下痕迹。但云瀚知难而上,在颜体创作中,结体有意不那么严谨,字的大小稍微错落,墨色出现干湿浓淡的变化,似其行草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另见其魏意楷书二三,似取更为自由的魏墓志意,笔下坚实,字体灵动,墨色大胆变化,甚为感人。行草隶书之外,其楷书也高同侪一等,确难能可贵也。
(宋)苏 轼《菩萨蛮》(楷书)/柯云瀚
作为具有思想力的书家,云瀚一面在古典作品和中外文化大潮中遨游,一面在强烈寻求着表达个性和主题精神的途径和艺术语言。他将生命力的张扬、情感的宣泄作为内在驱动力,在古今中外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中撷取、组合着与自己生命力产生共振的种种因素,以独有的艺术语言进入到能自由进行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他以作品向世人证明自己已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随着时代的浩瀚风云,向书坛一层高于一层的境界不断迈进。
作为当代“新古典主义”的优秀代表,人们有理由期待云瀚更多更新的作品出现,希冀不断增强“现代”艺术语言的成分,从而作为先行者之一,引领当代书坛。
(宋)周 密《曲游春·禁苑东风外》(行书)/柯云瀚
柯云瀚
笔名梦北,梦山斋主人。1958年生于福建漳浦。中国书协第六、七、八届理事,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展评委;福建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拔尖人才、全国第二届“德艺双馨”书法家。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展览评委。200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书法个展及研讨会。作品曾多次入选包括“全国三名工程50人书法大展”在内的大型展览,并获全国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铜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三等奖,全国第一、二、三届楹联书法大展金、银奖等。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作品镌刻在国家多处碑林、风景名胜区。
责任编辑:杨文军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