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4年第三期
意象和神韵——罗翔的工笔画艺术
幽林幽谷浴新影(国画)200×200cm 2011年 /罗 翔
工笔画以语言的工整细致为特色,惟其工整、细致,更要注意整体与细节的关系。画面有整体效果,而无细部的精致与微妙,人们远看可能还有印象,近观则显得空泛和无感染力;反之,所有细部描绘精致入微,而无统一的画面效果,则既不符合远瞻的要求,也使各部分的感染力相互抵消。当前工笔画界对这些问题已经有所认识,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过于注意精致描绘而忽视画面整体效果的倾向。
轻 语(国画)180×90cm 2023年 /罗 翔
我读罗翔的画,第一个印象便是他在处理画面整体效果与细部精致关系上,有自觉的追求和很高的处理能力。在他作品画面的构图中有丰富的与主题密切相关附属的物象,但这些物象的形和色彩是用有节制的方式加以表现的,使观众既能有所感知,又不喧宾夺主,作为主体形象不可或缺的陪衬,加强了主体物象的艺术表现力。能做到这一点,说明罗翔重视对艺术创作原理的研究。罗翔对色彩的运用和一般的中国画家不同,他作品中的整体色调往往是统一的,明度、对比度和纯度都不高,有一种东方神秘主义的朦胧感。这样的色调一眼看上去就有一种独特的情韵。
家 园(国画)280×145cm 2018年 /罗 翔
对一位艺术家来说,在思维与实践上能辩证地处理这些问题,做到笔下游刃有余,有所作为,一要靠功力,二要靠修养。功力是硬功夫,没有至少十年八年磨炼打下的扎实基础,不会成气候。修养是软功夫,对艺术家来说是一辈子的事,靠读书和体验生活获得。罗翔本科和研究生都在中央美术学院度过,深受中央美术学院的“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影响,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和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同时勇于创新和开拓新的领域。工笔画语言工整细致,但其基本精神仍属于传统意象体系,虚实、形神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工笔画创作需要不断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罗翔遵循传统工笔画的基本原理,不削弱工笔画的特色,适当吸收写意水墨的因素,赋予画面更强的写意性,追求作品的意象性和神韵。在这一点上,他运用的方法是得体和有分寸的,这表明,他是一位善于思考和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因为在当前包括工笔画在内的中国画创作中,有人对何为创新,认识上有所误解。以为背离传统、发挥个性是创新之道,这种认识较为肤浅。真正创新与深入学习、研究传统不但没有矛盾,而且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动力。因为传统艺术中积累的经验非常丰富,后来的艺术家认真领会了,能激活自己的悟性和创新能力。罗翔的画从传统走来,他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以及对客观自然物象的观察和研究,自由抒发感情和表达自己的心境。他的创新不是刻意求奇,而是在平常的心态中求美和力的表现。近年来,罗翔进入工笔动物画象征性表达的探索之中,这一阶段的作品是罗翔艺术创作生涯中的转折点。他在此阶段的作品中迸发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令人称奇。对罗翔当下作品的解读是一个有趣的过程,他在画面中的一切布置和安排似乎都在考验观者的感知能力。无数的线索扑面而来,多义性的解读必然使得每位观者都会有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他以动物和地铁车厢为主要题材,绘制了一系列“地铁”题材的作品。这一系列作品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的确,这样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拟人化的犀牛、长颈鹿、大象等各种动物在地铁中出没,这样的画面足够令人感到震撼和新奇。在罗翔的地铁系列作品中,生命一片安然祥和,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一个工业社会中的“桃花源”,这既是罗翔的梦境,也是我们所有当代都市人的梦境。
立 春(国画)180×90cm 2023年 /罗 翔
罗翔的许多作品是平中求奇,自由舒畅,是创新之道。罗翔的绘画创作已经有自已的个性面貌,但他懂得艺无止境,只有不断地进取和探索,艺术方能逐渐走向理想境地。他正在奋力前行,待以时日,必有更新的成果,我们祝福他。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
花开时节(国画)180×100cm 2020年 /罗 翔
润物细语(国画)250×130cm 2007年 /罗 翔
空山新露晚来秋(国画)330×160cm 2008年 /罗 翔
罗翔近照
罗 翔
1981年生于广西靖西,壮族,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博士。
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民革中央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邢志敏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