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全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指数首次发布

2024年06月26日 11:07  |  作者:高志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6月26日电(记者 高志民)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院长冯文利在“6.25”全国土地日期间表示,在自然资源部利用司的指导下,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相关研究团队首次探索、测算了“全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并汇集湖南、安徽、上海、山东等地方典型经验,公开出版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的历程中,我国始终坚持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建设用地规模从2009年的3424万公顷增长到2022年4133万公顷,有效保障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合理空间需求。

蓝皮书认为,长期来看,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支撑更高质量的发展,始终是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综合指数结果显示,全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指数逐年提高,2022年为106.02,较上年提高3.4%,全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

从分指数来看,全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分指数为106.13,较上年提高2.1%;管理绩效分指数为105.85,较上年提高5.4%,相比利用强度,管理绩效的提升对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作用更大。

蓝皮书指出,建设用地对经济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2022年,全国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密度较上年下降18人/千米2,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均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分别增加5.47、5.99万元/公顷。新增用地供应管理效能整体提升。

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域批次土地供应比率较上年均有所提高或持平,其中中部地区提高最为明显。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经济区域综合指数较基期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增加了3.96、15.45、5.15、3.12。同时东部、中部地区差距逐年缩小。东部、中部地区管理绩效提升是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驱动因子。2021-2022年,东部地区利用强度、管理绩效指数变化率分别为1.9%,2.1 % ;中部地区分别为3.7%,6.1 %。

西部、东北地区利用强度提高是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驱动因子。2021-2022年,西部地区利用强度、管理绩效指数变化率分别为2.2%,0.2 % ;东北地区分别为2.6%,-1.8 %。

五个重点城市群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珠三角城市群综合指数最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2.13倍。

展望未来,蓝皮书建议:

一要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二要强化规划赋能,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增加高品质空间供给。

三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激活提升土地资源资产价值。

四要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推动形成全社会高水平利用和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五要完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机制,及时动态掌握用地状况并定期发布。

据悉,本次发布的综合指数是一项全新的研究探索,后续将聚焦管理工作新需求,持续完善指标和方法体系。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