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政协力量>基层政协
建睿智之言 绘“新城”蓝图
——天津市武清区政协“多措并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京津产业新城建设”常委专题议政会侧记
人民政协网天津6月26日电 (记者张原 通讯员高福东)“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是武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考量,是武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武清实现再次腾飞的历史新机遇。能否引进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项目,是决定产业新城能否高起步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高标准推进‘新城’规划建设,是扎实实施市委、市政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的重要举措,
为深入贯彻落实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今年以来,武清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多次带领区政协常委、委员,就“新城”建设和发展,深入实地开展调研。在区内,深入京津产业新城管理委员会、“一区六园”、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特变电工智慧产业园,以及全区数十家企业,了解产业新城空间布局、产业体系、投资服务环境等方面具体情况。在区外,深入南开天开高教科创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园等地考察调研;赴苏州工业园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诸暨智能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等先进园区和多家前沿科技领军企业学习调研,掌握大量翔实的一手材料,为京津产业新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给建言议政提供了极大启发。
会上,京津产业新城管委会通报了工作进展情况后,曹晓明、靳明旭等12名常委、委员先后发言。
“建议充分挖掘和引进国内智能科技前沿重点行业中具有战略性引领性的项目,需要政府高度参与,可举全区之力办大事……”曹晓明常委说。
“要加快产业和人才聚集,推进新城高质量建设。”靳明旭常委认为,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更多重大科研项目在武清立项。同时,要从住房、出行、家属保障等方面,着力解决人才个性化需求,用便捷高效的服务,增强对“幸福武清”的归属感、认同感,保障人才工作生活稳定舒心,实现“拴心留人”。
秦博常委建议,让科研平台推动“产城人+校地企”融合:推动“人才+产业+项目”模式聚产业、“企业+人才+院校”模式聚人才,实现产城人良性互动;建设共享科研服务平台,加速“校地企”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充分利用京津双城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和武清的区位优势,共建‘数智创新中心’‘科创企业加速器服务平台’‘京津研发武清转化应用场景服务基地’”等载体,助力“新城”高质量发展,杨文闯常委如是说。
赵婧菡、高光、王明、金鑫等常委和委员分别从新城“双高”产业引领、培育本土新动能、完善孵化育成体系、提升道路交通和城市品质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
……
常委和委员们的发言,豪情满怀,从不同角度,对京津产业新城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49条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新产业之城”赋能。与会职能部门负责人认真聆听和记录,与委员协商互动,会议现场氛围热烈融洽。
“希望委员们坚定政治方向,同心同德把好‘方向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群策群力当好‘智囊团’;厚植人民情怀,用情用力架好‘连心桥’。”
“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始终牢记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自觉以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