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微言大义
名家论道 | 中国外交理念的时代演进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中国外交理念在内涵、范围与性质上的与时俱进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次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期间,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前,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就是要在新形势下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劲动力。”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中国外交理念在内涵、范围与性质上的与时俱进。
从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再到和合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理念在内涵上不断升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是面对新的国际环境提出的新理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针对的主要是主权国家和依附于民族国家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超国家组织等单位,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成单元则更为广泛和多元,所有由人类所结成的,促进人类命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组织团体,乃至个人都可以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成主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着眼于和平共处,更多寄望于共同的发展,共同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利益,“共建”“共治”“共享”“共赢”,开创人类文明新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民族国家之间——先独立的摆脱殖民统治的中印缅共同发起,到后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不同意识形态的和平共处,在冷战阵营对抗里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支持不结盟运动,助力国际关系民主化。今天特别强调全球南方国家团结来弘扬和平共处,就是反对新冷战叙事和制造全球化的碎片化、阵营化、板块化,所以它是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载入了中国宪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新时代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与时俱进的。比如,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是就纯粹一个国家内部事务——发展道路、意识形态、治理模式而言,纯属一个国家内政。但是,人类已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命运共同体,所以还需要一种更加积极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来推行新型全球治理和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增强国家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反对以强欺弱。
总之,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引起国际社会的共鸣与共情,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时代结晶。
(作者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当代政党平台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