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宏观
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设“一一三”调度机制 提升项目审批质效
人民政协网7月11日电 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放管服”改革,紧紧围绕今年“项目创优年”“聚力打造‘泉心泉意’品牌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等重点工作,强化调度意识,加大调度力度,切实将调度制度落到实处,及时打通一系列堵点,最大程度发挥调度工作的倍数效应,提升项目审批主动服务能力,有力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建立一本台账,让“问题早解决”。聚焦国债项目、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项目、专项债项目、省市预备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平台谋划项目、市县两级政府投资年度计划项目、重大签约项目等关键领域,梳理项目审批服务内容,建立调度台账,靠前介入指导,对项目进行“问诊把脉”,摸清企业现状和发展需求,全方位跟踪各个项目前期进度和问题堵点,实现项目审批“溯源”调度管理,做到“服务走在审批前”。今年以来,共梳理提前调度项目55个,提前调度项目问题70个,将调度向项目前期延伸,提前破解堵点痛点。
二是坚持一线调度,让“业主少跑腿”。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分析研判,充分发挥一线调度的高效、精准效用,以实地调度、视频调度等方式直接面向项目业主和立项需求,实行“一项目一专班”“一堵点一调度”的推动机制,尽可能地减少项目业主的时间、精力等成本,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业主的“满意指数”。如优质高效服务公益性项目备案,指定专人负责“污水提质增效”项目和“抓城建提品质”项目,其中“污水提质增效”项目40个,总投资近7.9亿元,“抓城建提品质”项目27项,总投资超70亿元,助力推动2024年城建项目开工建设、早日见效,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三是推动三维协同,让“项目快落地”。加强“省-市-县”发改部门的纵向协调,推动发改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素保障部门的横向联动,完善发改部门内部的审批、评审、会商的内部协作,形成项目审批服务合力,达到快速、协同、有序的状态,促进项目审批全面提速。如高质高效推进泉州市社会事业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审批工作,市发改委针对设备类项目审批特点,建立省市县三级协调机制,靠前指导服务项目业主,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简化项目评审环节,协调相关部门为项目出具或简化审批前置要件,现场指导业主报件,有力地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旅等三大重点领域12个设备项目,总投资6.4亿元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资金补助盘子。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