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主席论坛 委员说话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论>政协人语

全国政协委员王树声:发展绿色宜居营建技术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治理

2024年07月13日 14:3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案由:“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治理”是我国城乡建设领域的重大战略目标。广大的乡村地区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阵地:一方面,乡村建设总量大,据2023年2月份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乡房屋建筑“栋数”超90%在乡村;而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技术支撑相对薄弱,建造标准参差不齐、建筑工艺相对简单,大量乡村建设还处于仅能保障基本生活功能的水平,与“绿色低碳发展”和“宜居宜业和美”的时代要求存在显著差距。持续推动乡村绿色宜居营建技术发展,为探索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社区和住宅的环境品质提升、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支撑,日益重要且急迫。

建议:一是加强乡村既有建筑更新与品质提升技术研发。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建设的大量乡村房屋建筑,普遍存在绿色宜居性能差、品质低、功能难以适应现代人居生活需求的问题。然而,由于大部分建筑房屋结构与质量尚可满足基本使用需求,无须也不宜全面拆除重建。因此,对乡村既有建筑环境进行渐进式更新改造与品质提升将是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持续推进地域特色乡村绿色宜居营建技术体系研发与示范推广。中国传统乡村营建蕴含深厚的地域适应性经验和绿色宜居智慧,以扎实的地域研究为基础,系统挖掘梳理和科学阐释历史营建智慧及其现代价值;融合现代乡村建筑建造体系与绿色低碳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与建构传承弘扬传统营建智慧的现代乡村绿色宜居营建技术体系,同时加强创新技术示范应用与推广,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地域乡村的现代化社区营建,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中加大对乡村绿色宜居发展研究的支持力度。对照“绿色低碳发展”和“宜居宜业和美”等新要求,乡村绿色宜居发展的内涵愈加丰富,涉及社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清洁能源利用与提升、地方适应性低碳建材利用、模块化房屋建造、既有住宅安全与品质提升等诸多问题,包括环境格局、民居建筑、室内环境等多层次,加之乡村具有数量大、分布广、地域差异性强等特点。因此,要形成紧密结合地域实际、行之有效的乡村营建研究成果,需要予以相应的资金保障。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