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政协人语
全国政协委员吴杰庄:加大农业科技供给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
案由: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快速进步,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也要看到,近年来各种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给粮食稳产增产带来极大风险;农业的基础研究、底层技术、原创性成果依然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转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香港作为国际化人才高地,在智慧农业技术创新上定可以发挥一己之长,助力数字农业发展。
建议:一、增强农业科技供给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保障。一是在大湾区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引导和资助科技创新团队围绕产业需求开展重点攻关、持续研究。加快新品种新工具新产品的研发应用,构建精准高效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一批高产优质重大突破性品种。二是实施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行动。推进科企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组建研发联盟实施“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围绕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等问题,合力给予政策支持。三是深化农业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以主体定位与核心使命为基础的绩效评价导向,扩大科研决策、选人用人、职称评聘、经费使用、成果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激发农业科研机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四是农村村域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乡村,必定有一个杰出的青年带头人。下乡帮扶的退休干部在农村与城市的对接及乡村基层治理上,能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用现代科技武装农村青年带头人和下乡帮扶的退休干部非常重要。
二、 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增强大数据统筹能力。香港的大数据发展在国内较早,积累了一定的领域人才,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强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的跟踪与利用,推动农业农村基础数据整合共享。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的数字化技术体系,在实现空间立体覆盖的基础上,使数字化业态覆盖从数据采集到应用、从监测到防治、从种子到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等全过程。
三、 扩大应用是关键,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应着眼农业农村实际,开发更接地气、更简单实用的数字应用。二是尽快制定出台5G等高新科技农业应用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共同参与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让现代信息技术覆盖农业全产业链,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
四、 人才培养是突破。一是支持农业类高校承担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同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工作,培养一批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农村实用人才。二是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引导科技人才向农村集聚。改革农村人才体制,完善编制管理、职称评定、人才招录等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科技人才到乡村工作。鼓励农业科技人才采取兼职兼薪、技术入股等方式为乡村服务。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多措并举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