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四川
协商出来的村民领“鲜”致富路
人民政协网内江7月16日电(记者 李敏杰 李木元 韩冬 周佳佳 谢阿愁 宋宝刚 韩月 汪凯)“鲜食玉米对土壤有没有特别的要求?”
“除了巴玉糯、田甜糯这两个品种,还有没有别的品种适合我们种植?”
“到了集中采收的时候,劳力够不够?”
......
6月20日上午,“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媒体记者团走进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赵家坝社区,一场围绕“田家镇鲜食玉米示范基地建设”召开的小微协商议事会正在进行。内江市东兴区政协田家镇联系组组长、田家镇镇长胡建华召集部分政协委员、农业专家、种植大户、农户代表等近20人开展协商探讨。
“田家镇的气候和土壤结构非常适宜鲜食玉米种植;鲜食玉米价格为1.5-2元/斤,较传统玉米经济价值更高;管护成本较低,鲜食玉米播种早、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对于老百姓而言省心、省力;市场接受度高,重庆、成都等大城市需求量大。”会上,东兴区政协委员、田家镇党委副书记杨俊仪介绍了发展鲜食玉米产业的诸多益处。
“鲜食玉米对地块选择的要求比普通玉米高。”东兴区政协常委林昊在发言中说,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壤酸碱度适宜、土壤肥力较高、土壤耕层较厚的肥沃的农田,这类农田土质以壤土为主、保水保肥能力较强,土壤理化性质较好,疏松通气。
“对,我们赵家坝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非常适合鲜食玉米的生长。”群众代表周盛学“抢麦”说道。
“对标此条件,我们火花村也可以发展鲜食玉米种植。”农户代表周良驰说。
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发展鲜食玉米种植成为田家镇各村村民竞相看中的“香饽饽”。
接过话茬的种植大户代表吴道生建议,可以在柳碧路沿线扩大种植面积,在正子村、七家嘴社区种植的基础上,在赵家坝社区和碧云寺村也探索种植鲜食玉米。
“我们田家镇这两年在一些村探索种植了鲜食玉米,效果不错,种植户赚了钱,尝到了甜头,现在大家都很积极,希望能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胡建华表示。
扩大种植规模是好事,但大家也坦言,鲜食玉米示范基地建设还应在品质、规模、产业化等多方面做足文章。
“目前,市场上推广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较多,按适口性可以分为三大类别:甜玉米、糯玉米、又甜又糯的玉米,凡是审定适宜四川平丘区种植的品种均适合在我们这里种植。”区政协智库专家黄才浚表示。
田家镇正子村党总支书记何玉明介绍,正子村连续两年种植鲜食玉米,今年又种植了160亩,从这两年的种植经验来看,劳动力方面可以通过各村调配,可以得到保障。
“可在种植第一季鲜食玉米的基础上,发展第二、三季鲜食玉米,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让老百姓‘靠土找钱’。”杨俊仪建议说。
“要坚持以创建省五星级农业园区为契机,积极争取产业发展补助资金,用于支持产业连片发展,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进行规模化成片发展。”胡建华建议,由镇、村负责联系销售渠道,争取发往重庆、成都等大城市;对接城区超市,尽早签订收购协议或者代售协议;探索真空包装加工,有效延长销售时间。
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确定了在田家镇正子村、碧云寺村、赵家坝社区、七家嘴社区打造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基地,选取“田甜糯399”“巴玉糯391”为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内。产业发展正蓄势待发,村民“鲜”富起来有了盼头。
“下一步,我们会对协商成果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并将协商成果报田家镇党委,供决策参考;区政协田家镇联系组的政协委员们根据协商成果以社情民意或提案方式报送区政协;将适时开展协商议事成果跟踪问效,确保大家提的合理化建议能够落地发挥作用。”胡建华说。
(活动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编辑:周佳佳